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首份《全國“村字號”文體活動情況報告》發布

“村字號”活動類型多達24種,2024年農民參與文體活動比例達73.0%

2025年10月30日08: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本報延安10月29日電 (記者鄭海鷗、賈豐豐)10月29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在中國文明鄉風大會上首次發布《全國“村字號”文體活動情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全國“村字號”活動類型多達24種,2024年全國農村累計舉辦各類文體活動超過220萬場。

潤心育德的村講、村閱,強身健體的村超、村跑,以文藝體驗為中心的村慶、村歌、村畫,以休閑體驗為核心的村棋、村釣、村廚,突出鄉土文化展示、農產品展銷的村展、村播……“村字號”根植於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又融合現代要素和創新理念,以農村為陣地,以農民為主體,覆蓋體育賽事、文藝演出、休閑娛樂等多個領域。

《報告》指出,全國各區縣均舉辦過“村字號”活動。西部地區“村字號”場次最多,平均每年舉辦628.6場,增幅也最大,2024年較2021年舉辦場次增加919.4%,東部、中部、東北部地區分別增加502.5%、911.2%、394.1%。

“村字號”,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據統計,2024年,2200余場網絡瀏覽量破10萬次的“村字號”帶來經濟效益130.9億元。《報告》指出,“十四五”時期,“村字號”帶來的經濟效益持續增長,實現從短期流量紅利到長效經濟增長的跨越。“十四五”時期,網絡瀏覽量破10萬次的“村字號”累計實現經濟效益436.1億元,其中,2025年“村字號”預計實現經濟效益142.8億元,較2021年增長58倍。

“村字號”,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從貴州村BA現場的侗族大歌,到湖南村廚背后的苗繡工藝,再到江蘇村跑現場的農民版畫……“村字號”讓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由“靜默存在”到“動態傳承”的巨大轉變。

調查顯示,2024年,農民參與文體活動比例達到73.0%,較2023年增加了8個百分點。農民創、農民演、農民享,“村字號”讓農民從場邊看客成為場上主角,極大增強了農民的首創精神、鄉土認同和文化自信,農民精神面貌正發生著從內而外的根本性變化。

《報告》指出,“村字號”探索鄉村建設治理新模式。貴州台江台盤村在村BA爆火后,積極改善基礎設施,曾經偏遠的小村庄,如今,出村10分鐘就能上高速,20多分鐘就能坐上高鐵。

“村字號”文體活動具有鮮明的農民主體性、文化在地性、活動農趣性和多元融合性,“這是各地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實踐,被媒體譽為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窗口。”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司長唐珂表示,未來,越來越多“村字號”將精彩涌現,活力“村”潮將更加波瀾壯闊、農文體旅將更加深度融合。

原刊於《人民日報》(2025年10月30日 第 06 版)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