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制造業:在合規經營中走出一條綠色之路
生活垃圾綜合利用率達98%,年處理規模40萬至43萬噸,年發電量約1.4億千瓦時。在黔西南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這是余熱鍋爐將焚燒熱量轉化為電能的技術實踐,也是綠色稅制與稅務服務協同發力的成果。
作為貴州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粵豐環保從成立之初,就被納入綠色稅費政策重點輔導名單。興義市稅務局依托企業環保稅申報數據,不僅指出污染防治的改進方向,還同步講解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粵豐環保積極響應,持續加大環保投入:引入國際領先的煙氣淨化系統和滲濾液處理系統,升級生產設備,優化工藝流程。一系列改造后,企業環保能耗較原有水平下降1%-2%,廢氣、廢水排放量也顯著降低。
“稅務部門用實實在在的數據,幫我們找到了減排增效的關鍵點。環保稅負擔輕了,還因能耗下降疊加享受了更多所得稅優惠。”粵豐環保負責人歐子健表示,今年上半年,企業已累計享受環保稅減免40多萬元。
通過環保稅數據建立企業污染治理檔案,量身定制“環保稅優化+優惠政策落實”服務方案﹔常態化推送“綠色稅收政策清單”,引導企業依據數據反饋改進生產工藝……貴州稅務部門以“綠色稅制”為導向,激勵企業在合規經營中走出一條綠色轉型之路。
“小稅種”亦有“大作用”
在貴州省獨山縣,一家年產能超百萬噸的現代化水泥廠——貴州獨山上峰水泥有限公司曾長期面臨廢氣、粉塵排放壓力。2023年,縣稅務局“服務專員”在走訪中發現這一問題后,主動對接企業開展“環保稅專項輔導”。
將廢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降至國家標准50%以下,可享受環保稅減半征收優惠﹔若進一步降至30%以下,更可享受減按75%征收的政策紅利。“服務專員”通過數據比對和政策解讀,幫助企業算清“環保賬”。
“稅務部門用折線圖,直觀展示了減排與減稅的關系。我們也意識到,環保投入不僅是成本,更是可持續發展的‘杠杆’!”獨山上峰負責人俞鋒說。
在政策激勵下,獨山上峰投入1200萬元升級廢氣處理系統,安裝高效脫硫脫硝設備和粉塵收集裝置。改造后,企業污染物排放濃度較基准值下降62%,噸熟料能耗降低8%,全年節約標煤1.2萬噸,同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萬噸。
“今年以來,企業研發投入已佔到總收入的7%,我們還享受了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退稅金額超88萬元。”畢節市長泰源節能建材有限公司會計武桂蘭的語氣裡,透露出一股自豪感。
作為一家專注於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建筑材料企業,長泰源公司憑借其產品的環保特性、優異保溫與隔熱性能,成功通過新型牆體材料認証。
“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走技術自有之路。這一路的發展,離不開稅務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武桂蘭表示,企業將繼續秉持“誠信為本、綠色發展”的理念,不斷加強品質建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持續推動新產品的研發與創新。
“新行業”充滿“新機遇”
在各類綠色“小稅種”引導傳統制造業向綠色生產與消費轉型時,一批因“綠”而生的新行業,也在搶抓發展新機遇,不斷開拓新風景。位於畢節市的碧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該公司專注於新興的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行業,運用“預處理+濕式厭氧發酵”先進技術,將餐廚垃圾轉化為生物油脂、沼氣等可再生資源產品。
“自2018年投入運營以來,我們已累計處理餐廚垃圾超過18萬噸,每年可產出生物油脂、沼氣等產品2000余噸。”碧清生物負責人段佳楠介紹,2024年,公司“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項目,成功入選了中華環保聯合會“無廢城市”建設典型案例征集名單。
盡管在餐廚垃圾處理領域已形成規模優勢,但對於碧清生物來說,其在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適用、內部稅務管控機制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盲區”。
針對企業政策困惑,畢節市稅務部門迅速組建專業服務團隊,主動上門送上定制化政策“禮包”:梳理企業涉稅訴求問題清單,根據“精准畫像+申報分析”與征納互動在線答疑相結合的方式,提供政策輔導、遠程辦稅、風險提醒等全方位服務。
“在稅務部門的專業指導下,我們建立了完善的稅務合規內控管理體系,還在前端強化涉稅風險防控,有效做到‘防未病’。”段佳楠表示,企業將繼續探索更加綠色、可循環、低能耗的發展路徑,為建設更美更好的城市生態環境貢獻自身力量。
“高風險”未必“高收益”
2018年12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中公開披露,開陽縣青利天盟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黃磷生產企業存在深夜違規排廢,嚴重污染環境等問題。警示片播出后,青利天盟被地方政府及環保部門多次約談,環保問題成為其必須正視的生存課題。
為此,青利天盟以“問題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不落實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為原則,制定《46項生態環境問題及“舉一反三”自查環境問題整治方案》。
“共投入1.15億元進行環保整改。目前,企業清潔生產已通過相關部門現場驗收,廠區及周邊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青利天盟相關負責人表示,環保整治讓企業徹底警醒,合規經營不僅是法律義務,更是長遠發展的基石。
在此基礎上,青利天盟以“抓牢源頭、嚴控質量、把好財稅”三個關口為抓手,持續優化內部管理,有效降低運營風險,先后榮獲“開陽縣民營企業營業收入10強”“開陽縣民營企業勞動就業貢獻10強”等稱號。
青利天盟的“破殼新生”,離不開稅務部門的合規引導與精細服務。開陽縣稅務局系統構建“數據監測-實地核查-精准輔導-長效管理”全鏈條工作機制,依托稅收大數據建立風險預警模型,提前識別並化解企業潛在稅務風險。
同時,依托稅企交流群等線上平台,定期推送稅費政策解讀、操作指南視頻,內容涵蓋申報流程、時間節點及優惠政策,確保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近兩年,青利天盟已累計享受各類稅費優惠近300萬元。
從環保整改中反向推動稅務合規,再到以合規為主線實現企業“重生”,青利天盟的轉型之路,為眾多企業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范本。在貴州,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恪守合規、踐行綠色,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高質量發展路徑正日益清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