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引、育、用、留”,貴陽貴安人才總量突破160萬
近悅遠來 人才匯聚
人才總量突破160萬,年均增長超11萬人!不僅成功入選2024年全國最佳人才發展生態城市,更連續兩年躋身全國人才友好型城市“50強”榜單。
偏居西部的貴陽貴安,何以在激烈的“搶人大戰”中逆勢崛起,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才沃土”?答案,藏在精准引才、系統育才、精心用才、真心留才的智慧裡。
“十四五”以來,貴陽貴安堅定實施“人才興市”戰略,緊扣重點產業與關鍵領域,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1.3萬人,新增大數據、制造業、鄉村振興等產業人才20.8萬人,吸引52.5萬名高校畢業生在此就業創業。年輕人的“用腳投票”,印証了這座城市日益強勁的磁吸力。
引進來只是第一步,讓人才“留得住、長得好”,才是長久之計。為此,貴陽貴安在育才環節下足功夫: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計劃……一套覆蓋全面、資源共享、銜接有序的培育體系,助力近五年培養國家級、省級專家人才176名,培訓各類人才超70.6萬人次。
有了人才,更要有“用武之地”。貴陽貴安持續加碼創新創業平台建設,建成國家級和省級科研創新平台514家,設立院士工作站11個、博士后工作站17個。同時,推動貴州科學城、大數據科創城、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四城”聯動,吸引科研人員兼職創新、在職創業,協同轉化科技成果287項。
在清鎮職教城創新創業園,青年創業者李世平的故事是眾多夢想的縮影。去年10月,他與當地經濟開發公司合作,搭建起“場地+資源+服務”的一站式孵化平台,為更多創業者提供從辦公空間到投資對接、法律咨詢的全鏈條服務,讓創新活力持續奔涌。
解決好人才的后顧之憂,才能讓他們安心扎根。貴陽貴安聚焦“卡、錢、戶、房、崗”等核心需求,打出政策“組合拳”:投入60億元籌集7.4萬套人才房﹔發放補貼5.3億元,為高校畢業生等群體提供崗位60.4萬個。
今年2月,貴安新區“安巢·青年社區”3000套精裝房源正式開放,為2024屆至2027屆高校畢業生提供一年免費住宿,引來一片“暖心”贊譽。“家電齊全、拎包入住,還配套8個社交區域。這樣細致的保障,讓我們既能干事創業,也能舒心生活。”已經順利入住的朱小娟說。
記者了解到,貴安新區還同步搭建“一站式”數字化服務平台,通過“服務專員+企業人才服務中心+貴安人才通小程序”立體模式,為年輕人打造溫馨港灣。截至目前,已助力2300余名青年人才實現“零成本”安居創業。
“我們始終以‘人才滿意’為目標,讓生態留人、服務留人、感情留人。”貴陽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范輝政的話,道出了貴陽貴安人才工作的核心邏輯。
這場人才與城市的“雙向奔赴”,正讓貴陽貴安成為各類人才追夢、圓夢之地,也為其聚集了人氣、帶來了商氣、壯大了底氣——未來,由此生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