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貴州黔南: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州

2025年10月29日08: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十四五”時期,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邁向“十五五”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引領、轉型升級

全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黔南州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要沖刺”的奮斗姿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

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4年多來,黔南州數字經濟增加值從2021年的599.1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776.4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9.9%,年平均增速9%。2025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2000億元大關。

產業發展構筑新體系。黔南州緊緊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加快構建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工業方面,現代化工和新能源電池材料兩大主導產業支撐有力,2024年合計產值佔全州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8.7%,預計2025年比重將超50%﹔現代能源、新型建材、生態特色食品三大支柱產業穩步增長,裝備制造、健康醫藥等特色產業活力增強。農業方面,高標准農田建設成效顯著,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保持穩定﹔六大主導產業提質增效,都勻毛尖品牌價值達52.23億元,穩居全國綠茶第一方陣﹔蔬菜、水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規模、產量、產值穩定增長。旅游業方面,2024年接待游客超8000萬人次,入境游客增長288%,實現歷史性突破。

發展動能得到新增強。黔南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探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正負面清單,推進政務服務一體化改革。招商引資量質雙升,2021年以來,累計引進項目2130個,合同投資額3491.4億元,引進500強企業36家,投資項目92個,引進單體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64個。科技創新活力迸發,成立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儲能材料產業技術高等研究院等16個國家級、102個省級科技創新平台﹔高新技術企業達140家,11人入選貴州省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千層次”人才,產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生態優先、民生為本

奮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州

黔南州始終堅持“模范”標准,努力在生態文明建設、增進民生福祉、社會治理上走在前、作示范。

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作示范。黔南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7201.22平方公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實施流域生態補償,創新“林長制+大數據+村規民約”模式,林業碳票等試點持續推進。

在增進民生福祉上作示范。黔南州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創建“高校畢業生創新孵化基地”。提前兩年實現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省級示范性高中、示范性幼兒園實現“縣縣全覆蓋”。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縣域就診率提高至92.82%。

在社會治理上作示范。黔南州成功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州,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位居全省前列。創新出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實施意見,基層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推出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扎實推進。

區位賦能、集聚要素

聚力打造貴州高質量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

黔南州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努力在全省發展大局中貢獻更強力量。

打造產業集聚的增長極。黔南州深化園區管理機制改革,構建“三區四縣”牽引的梯次發展格局。圍繞“富礦精開”闖新路,扎實推進省級試點,健全礦產資源管理機制。聚焦“磷系新能源材料、精細磷化工、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初步構建“2+3+N”產業體系。工業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穩步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783家,新的經濟增長點加速形成。

打造開放協作的增長極。黔南州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深化東西部協作,吸引東部沿海產業轉移,2021年以來,通過東西部協作機制累計引進企業304家,實際到位投資139.459億元。深化與浙江湖州、廣西河池等地協作,促進技術、資本、市場要素雙向流動,賦能新能源電池材料、特色輕工等產業。

打造樞紐經濟的增長極。黔南州充分發揮全省領先的交通區位優勢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優勢,構建起“一核兩區”物流樞紐格局,以瓮安—福泉大宗工業產品物流集散區為中心,都勻商貿物流園、龍裡快遞物流園為兩翼,輻射帶動全域。培育貴州安捷豐茂、豐茂物流2家億元級龍頭企業,帶動行業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黔南州將緊緊圍繞“奮力譜寫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州,打造貴州高質量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的使命任務,奮力與全國全省高質量發展同向、同步、同行。

數據來源:中共黔南州委宣傳部

原刊於《人民日報》(2025年10月29日 第 17 版)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