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銅仁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 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十四五”以來,貴州省銅仁市始終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深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四新”“四化”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奮力爭創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主攻生態工業 筑牢發展根基
近年來,銅仁市緊扣“雙千雙百”發展目標,堅定不移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之路,全力推進新型功能材料千億級產業集群化發展,培育了中偉、匯成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近百家新材料規模以上企業。2024年全市經濟總量1650億元,其中綠色經濟佔比達51.2%,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產值佔全省的38%,生態工業發展勢頭持續向好。
“十四五”時期,銅仁新質生產力迅猛發展,新勘探錳礦資源量1.04億噸,探明儲量超8億噸。獲批設立中國(銅仁)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培育引進跨境電商企業21家,銅仁市(萬山區)大數據產業園成為全省首批授牌的3個數智產業園之一。全市有國家級綠色園區3個、國家級綠色工廠1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科技型企業157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效應初顯,具有銅仁特色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建設加快推進。
大抓生態農業 拓寬致富路徑
近年來,立足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銅仁市努力探索彰顯山地特色的現代農業綠色高效發展之路,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全力做好“現代、山地、特色、高效”四篇文章,生態農業“三品”戰略成效顯著。
納入全省“兩紅三綠一抹”茶產業品牌的“梵淨抹茶”火熱出圈,建成核心基地10萬畝、年產抹茶超2000噸,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一。抹茶種植基地、抹茶工廠、抹茶小鎮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中國抹茶之都”品牌越“抹”越亮。此外,銅仁市還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主體、培育農業龍頭,結合保耕增糧、農民增收,成功試驗示范帶動種植鮮食玉米12萬畝,規模化發展生態雞蛋等“梵淨山珍”,梵淨雞蛋年產量超48億枚。
“十四五”時期,銅仁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6%,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長8.3%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十三五”末的3.04縮小為2024年的2.72,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全面振興實現有效銜接。
振興生態旅游 彰顯人文之美
梵淨山是銅仁乃至貴州旅游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近年來,銅仁市堅持以打造世界級康養旅居目的地為引領,以建設梵淨山世界級旅游景區為重點,圍繞“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全力打造世界級生態旅游IP。
2024年,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功入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綠色名錄,梵淨山被國際山地旅游聯盟授予首批“世界旅游名山”稱號,成為國內外游客打卡的熱門景區。中南門古城、朱砂古鎮、石阡溫泉、烏江畫廊以及苗寨、侗寨、羌寨、土家寨、仡佬寨等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生態旅游業態蓬勃興起,農文旅體融合振興勢頭強勁。
近兩年,全市接待國內游客年均增長19.63%、旅游總花費年均增長23.83%,帶動了住宿、餐飲、零售及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2024年服務業增加值達935.35億元,較2020年增長24%。
建設生態城市 擦亮幸福底色
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近年來,銅仁市堅持以“四鐵”“五法”治理錳污染,立法保護梵淨山、錦江河,致力於實現“縣縣有穿城秀水、鄉鄉見青山綠水、村村顯田園山水”,讓群眾實實在在共享綠色福利。今年,江口縣、玉屏侗族自治縣將整縣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到2030年全市所有區縣將提前5年整縣達到建設標准。
搶抓銅仁作為整市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試點的重大機遇,銅仁市深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梵淨生態賬戶”入選中國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現已建立賬戶20萬戶,依托該機制累計發放貸款超100億元。
“十四五”時期,銅仁市森林覆蓋率達66.2%,縣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9.1%以上,地表水國控斷面水環境質量連續3年穩居全國地市前30,烏江、錦江河水質常年保持Ⅱ類及以上,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2021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
邁上新征程,銅仁市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堅定不移以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奮力交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貴州新風採”的優異答卷。
數據來源:中共銅仁市委宣傳部
原刊於《人民日報》(2025年10月27日 第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