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銅仁碧江:百年傳承 千年回響 黃臘關龍舟“醒”了【5】

——戍邊文化與龍舟精神的和合共生

2025年05月15日09:45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八風戰鼓。
八風戰鼓。

5月10日,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燈塔街道黃臘關寨鑼鼓震天,100余名村民齊聚碼頭,舉行隆重的龍舟下水儀式,迎接即將到來的端午競渡。這場延續百年的民俗活動,不僅傳承著黃臘關厚重的戍邊歷史,更讓千年的龍舟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百年戍邊魂 南長城第一關的滄桑回響

黃臘關,中國南方長城最南端的第一關,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它扼守錦江天險黃蠟灘,兩岸絕壁如削,河床暗礁密布,曾是湘黔水陸咽喉要沖。明清數百年間,這裡烽火連綿,重大戰事不計其數。駐守於此的官兵“亦兵亦漁,亦兵亦農”,組建船幫,以航運溝通中原與武陵山區,將銅仁的朱砂、桐油運出,又將鹽巴、布匹帶回,成為經濟文化繁榮的紐帶。

謝氏家族是這段歷史的見証者。明末清初,守備謝正泰率族人扎根黃臘關,中原八風戰鼓就此融入了戍邊文化。戰鼓陣以太極為核,分戰鼓、平安鼓、歡樂鼓,戰時鼓舞沖鋒,平時祈福平安。如今,守關人后代謝光興仍守護著這份“鼓魂”,在龍舟儀式中擂響千年韻律,而他的另一個身份正是黃臘關龍舟隊的隊長。

千年龍舟情 歷史民族地域的文化交響

清晨,下著小雨,伏波廟前八名法師手持香燭,率二十名水手列陣祭拜。祭河禮畢,鼓聲驟起。黃臘關口,八風戰鼓陣列如虹。“百姓安康,水手太平,出關嘍”在法師的祝禱中,村民肩扛龍舟穿過關門,重現“龍舟出關”的戍邊舊俗,“破關斬浪,通達四方”。

龍舟下水儀式是黃臘關船幫文化的縮影。村民們備齊祭品,法師手持魯班尺、朱砂筆,依古禮行儺法事。儀式分五步:“儺法事”敬河神,“開光”點睛賦予龍舟靈性,“發兵”驅邪納吉,“掩煞”鎮守四方,最后龍舟披紅挂彩,在八風戰鼓的助威聲中破浪下水。

新聲續舊韻 從歷史烽煙到文化名片

“黃蠟關村民熱愛端午節活動,今天下水儀式,有謝氏儺師家族,有八風戰鼓助威,爭取今年拿到個好成績。”在謝光興的指揮下,數十名村民扛起船槳,在鼓聲中完成首次試水,仿佛重現當年船幫穿梭錦江的豪邁。

“我們黃臘關為了扒龍船,外地的人都回到了寨子裡,壩上的車都停滿了,不管天晴下雨都堅持訓練,我們有信心取得一個好成績。”謝氏后人謝光明下了龍舟依然熱情不減。

如今的黃臘關,戰火已熄,鼓聲未絕。龍舟競渡不僅是端午習俗,更成為凝聚村寨、傳承文化的紐帶,戍邊故事與龍舟精神正走出深山,喚醒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的珍視。

黃臘關的龍舟,載著百年戍邊魂與千年文化夢,正駛向新的航程。(圖/文 楊飛、李潤俁、郭文軍)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