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經開區牛蹄關:文化賦能煥活力 鄉村振興賦新篇【5】

在安順經開區的一隅,隱匿著一個充滿鄉愁印記與村史村事的古老村落——牛蹄關。這裡不僅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與情感,更在新時代的浪潮中,通過文化賦能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鄉村振興的璀璨明珠。
走進牛蹄關,木石堆砌、牛頭標識的寨門,看似不起眼的石頭,通過藝術化的排列組合,成了這裡別具一格的風景。石與木的組合,從材質到顏色,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以厚重的歷史滄桑感。為什麼這裡叫牛蹄關?寨名的由來也頗具歷史淵源。
“牛蹄關的這個名稱來源於牛蹄關的白虎山山上有一個牛蹄印,2.9億年前腕足類化石牛蹄印,其二是從空中俯瞰,牛蹄關的山形像一個牛蹄印一樣,所以就叫牛蹄關。”村民伍仁美說。牛蹄關村依山而建,清峻古朴,寨子四周竹樹環合,古木蔭蔽,曲徑通幽,遠去了塵世的喧嚷,儼然一個絕美的世外桃源。更顯得這裡神秘古朴,引人入勝。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牛蹄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安順經開區深入挖掘鄉村文化資源,以文化為引領,以產業為抓手,以文帶旅,以旅帶產,聚集各方力量進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並驅發展的鄉村建設。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建成山骨圖書博物館、民族蠟染博物館、天人音畫唱片館、研學公寓、非遺古法造紙坊、誰無恙醫養館等館群。形成了“博物館+產業”的定位布局,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在牛蹄關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近幾年,這個村是以文化+產業慢慢發展起來,村民在家門口務工的人越來越多,有些年輕人也回來了。”伍仁美說道。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牛蹄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通過修繕古建筑、打造特色民宿、舉辦文化節慶活動等措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體驗,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手工藝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展望未來,牛蹄關將繼續以文化為魂,以生態為基,以產業為支撐,努力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示范點,成為一個集文化、旅游、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游目的地,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張亮麗名片。(文/圖 陳榮慶、程倩)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