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貴州納木村:屋頂變“電站” 鄉村向陽生

陳潔泉 楊芮
2024年07月15日08:35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用電無憂,憑電還能增收。”在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納木村,村民對用電體驗紛紛贊不絕口。

“這是實在話!”村民鄧文術話不多說,趕忙給自家的電動磨面機接上電源,轟隆隆的作業聲立馬響起。

“那增收怎麼說?”“太陽出來就能賺錢啊。”鄧文術不假思索。

納木村家家戶戶的屋頂上安裝了光伏發電設備。劉菲菲攝

納木村家家戶戶的屋頂上安裝了光伏發電設備。劉菲菲攝

村民底氣從何而來?這就要從每戶村居屋頂上整齊排列的光伏板說起。

位於烏蒙山深處的納木村有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年平均日照時數超過1500小時。自2016年開始,這裡建起了屋頂分布式光伏,村民擁有了自家的“綠色電站”,形成了清潔能源自發自用、余量並網售賣的模式。

然而,並網消納難題一度成為困擾。“建筑屋頂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普遍存在‘過電壓、三相不平衡、配變重過載和諧波’等問題,尤其在邊遠山村是一大考驗。”作為項目的主要牽頭方,貴州電網公司二級領軍專業技術專家蔡永翔回憶。

蔡永翔說,“起初,常有村民反映用電困擾。比如家裡的電壓超過額定電壓,光照很足卻無法啟動電器。”事實說明,村民有自家的“綠色電站”還不夠,村裡還得有自己的新型電力系統。

納木村的儲能系統設備。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供圖

納木村的儲能系統設備。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供圖

設想變現實。2023年底,納木村全面建成了分布式智能電網,運用大數據等創新技術,將新能源、儲能、充電樁等多種能源形式深度融合,實現了“新型交直流網架+構網型儲能裝置”的有序互濟。這也因此成為貴州省首個分布式智能電網示范區。

如今,納木村0.3兆瓦項目200千瓦時的儲能設備已投入使用。簡單來說,就是村裡有一個“大型充電寶”:白天光伏發電量多、電網容量壓力大時充電﹔晚上發電量少、電網容量壓力小時放電上網,通過錯開光伏發電、上網的時間差,實現電源端的削峰、填谷。

變化可觀。2023年,納木村屋頂光伏發電到電網數為28160千瓦時,算上可再生能源補貼,收益超過1.93萬元。同時,全村村民生產生活取用屋頂光伏發出的用電量達1.5萬余千瓦時,相當於節省電費支出約7000元。

納木村建起了新能源充電樁。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供圖

納木村建起了新能源充電樁。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供圖

不僅如此,農村綠色能源實現高效利用和清潔發展,村民用電安全可靠之余,村裡還發展起了農家樂等鄉村旅游等新業態,建起了新能源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分布式智能電網照亮了鄉村振興路。

輻射更廣。納木村的探索為貴州農村地區分布式光伏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參考。目前,相關的技術已在盤州、紫雲、望謨、六枝、湄潭、平塘等市縣推廣應用。

眼下,日頭高照,納木村村居屋頂上的片片光伏板熠熠生輝,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正跨越連綿群山,交織成一幅幅和美鄉村新圖景。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