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這件事,她一干就是30年

——記貴州省獨山縣鄉村醫生黎躍雲

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
2024年07月12日08:15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貴州省獨山縣下司村,一間臨街店面並不起眼,卻常年人來人往。這是一間村衛生室,也是黎躍雲工作了30年的地方。

黎躍雲是土生土長的下司人,6歲時不幸患上髖關節結核,落下終身殘疾。“病情嚴重時,連雙拐都撐不住。”盡管飽受病痛折磨,20歲的她卻靠著一台縫紉機闖出了名堂。

“自學裁縫,還開了培訓班,學徒最多時有30多人。”那段經歷,讓黎躍雲很是自豪。但過度勞累,使她本就羸弱的身體更是雪上加霜,以致於縫紉也漸漸力不從心。

一天夜裡,黎躍雲突發奇想:要是能懂點醫術,不僅能給自己看病,還能幫父老鄉親做點好事。就這樣,她毅然報名了在獨山衛校開展的農村醫療衛生專業培訓。

1995年,經過為期一年的專業學習,黎躍雲以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順利畢業,並用跟親戚朋友借來的一萬塊錢,在父親的小屋裡開了間衛生室,這一干就是30年。

正在工作的黎躍雲。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正在工作的黎躍雲。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一天吃幾次,一次吃幾粒我都寫上了,一定要按時吃。”到達下司村,已是午后時分。村衛生室裡,黎躍雲指著藥盒耐心叮囑,一旁的柏春雲老人連聲道謝。

柏春雲家住華南村,是黎躍雲的“常客”。“有個頭疼腦熱的,總上她這來……”還沒等老人說完,一名等待就診的患者接過話茬:“對,每回開的藥都挺管用,服務也好。”

午后時分,下司村衛生室裡陸續有患者前來就診。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午后時分,下司村衛生室裡陸續有患者前來就診。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患者的認可,來源於黎躍雲始終如一的真心與熱忱——因為身體原因,她經常看病吃藥,更能對患者感同身受。

一次,有個孩子食物中毒,送到村衛生室時已經意識模糊。情急之下,黎躍雲沖到馬路攔下一輛城鄉客運車,並再三懇求司機以最快速度將孩子送往縣醫院。

“司機師傅人很好,沒多想就答應了。”臨走之時,黎躍雲還塞給孩子父親500元錢,而她連人家姓什麼都沒問。“幸虧救治及時,孩子最終轉危為安,這就是最好的回報。”

黎躍雲對鄉親們的守護,體現在對緊急情況的快速反應,浸潤在看診出診的日常點滴。

30年來,堅持出診是黎躍雲雷打不動的習慣,隻要沒有特殊情況,村衛生室的門一定准時敞開。“沒有上下班,鄉親們啥時候來啥時候看。”黎躍雲坦言,作為一名鄉村醫生,要時刻讓群眾找得到、靠得住。

黎躍雲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下司村轄11個村民小組,共有929戶3836人,除日常經營村衛生室外,她還肩負著全村的家庭醫生簽約責任,以及200多戶慢性病患者的隨訪。

黎躍雲上門為慢性病患者測量血壓。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黎躍雲上門為慢性病患者測量血壓。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村裡誰家大人打工去了,孩子身體不好?誰家老人留守在家,需要什麼藥?黎躍雲都記得一清二楚。不僅如此,她的足跡甚至遍布下寺村周邊的村寨。“十裡八鄉,不少人都認識。”黎躍雲頗為自豪。

“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自強模范”“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小小的村衛生室裡,整面牆都挂滿了獎狀。每一份榮譽,都是黎躍雲堅守醫者使命的見証。

黎躍雲深一腳淺一腳向慢性病患者家裡走去。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黎躍雲深一腳淺一腳地向慢性病患者家裡走去。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從青絲到白發,黎躍雲三十年如一日扎根農村衛生第一防線。她深一腳淺一腳前行的背影,成為村民們最熟悉的風景。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