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調研行
活力貴州︱指尖上的非遺 “繡出”新的故事
晚上九點,夜色已深,貴州台江縣姊妹街已靜悄悄。
走近看,唯有一間苗繡工坊仍好不“熱鬧”,苗繡非遺傳承人石傳英正同幾位繡娘趕制蝴蝶圖案的手工繡片。
繡娘們正在趕制繡片。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工坊不大,有上下兩層。繡娘們聚在一塊兒,身后一圈挂滿了精美的繡片成品,有蝴蝶、龍、飛鳥等圖案,惟妙惟肖。另一層則展示圖案紋樣豐富、款式時尚的手工苗繡服飾。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小小工坊裡,貴州繡娘竟將苗繡“繡”到了米蘭時裝周。
繡娘指尖下流暢而細膩的技法將豐富的圖案呈現得惟妙惟肖。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2023年9月,石傳英帶著44件含有貴州苗繡元素的設計時裝登上了米蘭時裝周的舞台,與諸多國際大牌服飾同台亮相。一時間,貴州苗繡的技藝之美及藝術風格成為一大亮點。
小繡片如何闖出新天地?這就要說說石傳英的本事了。
石傳英出生於苗族文化底蘊深厚的施洞鎮,8歲開始學習苗繡,今年47歲的她已是苗繡“老手藝人”。
在工坊裡隨便拎起一件繡品,石傳英都如數家珍,“這件是破線繡,繡的過程要將一根線破成幾股細線,越細越精美……”
繡娘石傳英向記者介紹苗繡技藝。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經驗豐富,但不拘泥於“古法”。石傳英的優勢還在於為傳統苗繡融入了新時尚。
為創新苗繡產品,石傳英將傳統苗繡圖案融入現代元素,設計改良出苗繡旗袍等服飾,以及苗繡筆記本、手提包等三十多款時尚苗繡產品。
如今,石傳英所制作的各類苗繡產品受到國內外客商青睞,訂單不斷。同時,她還帶領當地三百多名繡娘將“指尖技藝”變成了“指尖經濟”。“以前沒想過還能靠祖傳的刺繡手藝養家。”正在刺繡的劉永花說,如今在家門口“繡”出了新生活。
苗繡工坊內挂滿了精美的繡片成品。人民網 陳潔泉攝
千百年來,苗族群眾以針線為筆墨,用指尖創造出被譽為“穿在身上的歷史”的苗族刺繡。貴州是中國苗族聚居、苗族文化保存最完好的省份之一,貴州苗繡在傳承和發展中不斷注入新活力,將傳統與時尚融合,讓苗繡走向世界。(王韜、趙靜、翁奇羽、郝萍、汪曉波、龍章榆、陳潔泉、涂敏、陽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