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陽:堅持“生態立市” 書寫“綠色答卷”

2024年01月22日10:51 |
小字號

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生態環境不斷向好。2023年,貴陽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哪些成績?

答案在一組組數據裡:2023年,貴陽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9.4%,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12,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4,28個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優良率96.43%……

答案在市民的切身感受裡:小區越來越干淨,公園越來越美麗,山清水秀的地方越來越多……

建設生態城市 書寫綠色新篇

2023年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對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進行授牌表彰,貴陽市榮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

這是用於表彰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突出成就市縣的一項最高榮譽,貴陽是貴州首個獲得該項榮譽的地級市,也是全國第三個獲得該榮譽的省會城市。

這張國家級生態文明名片的背后,是貴陽市堅決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高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努力走出一條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

2023年,貴陽深入推進“生態立市”戰略,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持續筑牢生態屏障,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大力整改突出問題,以高水平生態支撐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貴陽力量。

正是在這樣的不斷努力與堅持下,清鎮市作為區縣單元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南明河治理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白雲區和開陽縣禾豐鄉青龍河流域分別獲得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兩山”基地命名。

書寫城市高質量發展綠色答卷,每個人都是實踐者、推動者、受益者。來之不易的“綠色家底”,被貴陽人格外珍惜。

過去一年,貴陽積極引導公眾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來,在“六五”環境日、全國生態日等重要節點,先后舉辦貴陽市生物多樣性展、貴陽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展等展會,開展了12場生態文明主題講堂,聯合高校、媒體組織近千名志願者開展生態文明志願服務活動40余次。

“這些年,城裡的公園越來越多,能逛的地方增加不少。”作為徒步愛好者,市民羅秀說。

“依山傍水風景絕佳,空氣裡感覺都是綠植的味道。”去年端午假期,市民杜思凱一家選擇到貴安新區湖潮鄉車田景區游玩,一家人剛下車,就對這裡的生態美景贊不絕口。

……

貴陽將持續鞏固提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成果,計劃截至“十四五”末,10個區(市、縣)至少成功創建一個國家級或者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深化生態治理 擁抱綠水青山

環境事關民生,好生態是幸福之基。

近日,充滿時尚感和科技感的“老街”太平路即將開街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讓廣大市民期待的,不僅是現代化的街道,還有那條帶著兒時回憶的貫城河。

過去,貫城河畔是繁華的商業區,但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和人口不斷增加,貫城河不斷被擠佔,水體一度污染嚴重,徑流量越來越小。

為讓貫城河重新煥發活力,雲岩區決定對太平路進行改造,將其打造為一條擁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商業街,於2023年3月啟動了總投資4.98億元的太平路改造提升城市更新項目。其中,包括149米貫城河“揭蓋復涌”工程。

貫城河和太平路的相輔相成,是貴陽市注重城市建設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的生動詮釋。

2023年,貴陽系統謀劃、科學實施、分步推進,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堅決打贏”轉向“深入打好”,聚焦城市精細化管理、生活垃圾處理、“三磷”污染治理等,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固廢治理、鄉村環境整治“五場攻堅戰”,持續推動生態環境改善提升——

完成全市56家“三磷”企業生態環境問題排查,督促存在問題的51家企業開展整改,已完成整改25家。

全面完成80個村省級農村環境整治任務、80個村省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以及71個村市級農村“治水”任務,全面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南明河治理創新實踐在全國22個省份進行推廣應用,獲評國家三部委城市“母親河”黑臭水體治理示范。

……

2024年,貴陽市將力爭實現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優良率,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地下水國考點位水質達標率,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7個100%”,推動對生態環境的更高水平保護。

做好生態保護 筑牢生態屏障

紅隼、白骨頂雞……近年來,這些活動在貴陽的野生動物紛紛“出圈”,備受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有植物類199科、716屬、1630種,其中,瀕危種有雲貴水韭1種,保護種有水杉、羅漢鬆、鵝掌楸等10種。動物類141科、250屬、741種,其中,鳥類物種數量接近全國已知物種的20%……這是貴陽市多年來馳而不息開展生態保護取得的累累碩果。

2023年,貴陽深入推進“生態立市”戰略,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點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生態損壞賠償、持續推進“綠盾”行動等,在以綠色為底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奮勇前行——

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審批項目354個,完成環評登記備案項目1817個,核發排污許可証648張,辦理輻射安全許可313張。

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1萬人次,檢查企業9072家次,下達處罰決定書82件,決定罰款金額665.867萬元,嚴厲打擊了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

一項項舉措,為貴陽生態環境護航,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發展綠色經濟 培育發展動能

自動化率達95%,平均1秒產出一個電芯、2.5分鐘生產一個電池包……2023年10月27日,寧德時代(貴州)新能源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制造基地正式投產。

寧德時代(貴州)新能源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制造基地的投產,是貴陽貴安發展綠色經濟,為“強省會”注入新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的一個縮影。

過去一年,貴陽堅持“生態立市”戰略不動搖,統籌好發展與生態、發展與安全,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向轉化通道,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綠色農業助振興。僅2023年上半年,貴陽就開展47個標准化設施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設項目,建成100畝以上相對集中連片規模化、生態化蔬菜基地15萬畝。

綠色工業強發展。2023年上半年,貴陽新能源汽車、磷化工、電子信息制造、先進裝備制造、生態特色食品、健康醫藥等產業產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七大工業重點產業增加值增長9.4%。

……

綠水青山,不僅成為展示“爽爽貴陽”的名片,更孕育出新的發展優勢,培育出新的發展動能,讓經濟發展“高質量”和生態環境“高顏值”協同並進,貴陽綠色經濟得到高速發展。

今年,貴陽將繼續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產業發展全過程、全鏈條、全領域,大力培育綠色經濟增長點。

展望未來,堅持“生態立市”,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貴陽的生態文明底色將更加鮮亮厚重。(張晨)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