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思南 | 譚艷:社區群眾心中的女書記

2024年01月22日15:52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走進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思唐鎮街道安化社區安化街,街面兩旁一盆盆鮮花,那一排排古建筑讓您感受到濃濃的思南獨特歷史文化,尤其是那獨特的龍鳳花燭,芳香四溢的花甜粑、綠豆粉、千層粉,還有社區花燈隊表演的土家花燈,更讓您心曠神怡。

了解思南歷史文化,要先看安化。安化社區是思南縣城的老城區,總面積1.5平方公裡。境內有曠繼勛烈士故居、周家鹽號、永祥寺、萬壽宮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外界了解思南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窗口。社區轄居民小區39個,居住人口1萬多人。社區黨委轄騰龍國際、環街、南門、祥和花園、萬壽宮、宏達山水6個黨支部,有黨員187名,其中預備黨員2名。轄區內有小學1所,幼兒園4所﹔婦幼保健院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個,全民健身廣場3個,花燈隊伍1支,農貿市場1個。

譚艷,這位“80后”的土家姑娘,擔任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婦聯主席后,面對社區散居戶多、外來人口多、老舊小區多、社情最復雜、低收入人群多、發展較滯后的基本社情,在思唐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探索一條文明和諧、業興富美社區發展之路。

黨的聲音第一時間傳遞到社區群眾,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社區干部群眾——

譚艷身體力行到6個黨支部上黨課,教育黨員干部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和行動。組織社區黨員和群眾到曠繼勛烈士故居參觀學習,緬懷烈士英雄事跡。採取“院壩會”方式,組織干部與群眾互動,談談黨的惠民政策給社區群眾帶來的實惠,談談社區發生的巨大變化,教育社區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開展支部聯建活動,黨委所轄的6個黨支部分別與五峰集團、縣直機關黨支部結成對子,開展黨建聯建活動,不斷提升社區黨支部的戰斗力。

在一線傾聽群眾呼聲,做到群眾有所呼,干部有所應,踏踏實實解決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

“社區干部是好樣的,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了及時答復和解決。”祥和花園小區居民林育良說。

祥和花園小區群眾反映,小區有的路燈不亮,小區路燈亮得遲、關得早,影響小區居民出行。譚艷立即和路燈管理所對接,及時解決了小區路燈照明問題。

社區群眾劉永全反映,仁和巷道是曠繼勛小學學生上放學的主要通道之一,這裡車輛存在亂停亂放,嚴重影響學生上放學的安全。接到群眾反映后,譚艷召開社區黨委會議,及時解決了車輛亂停亂放問題,並在道路兩旁安裝了路燈。

“感謝社區黨委幫我們解決多年未有房產証的揪心事。”祥和花園小區居民楊勝龍動情地說。

群眾反映祥和花園小區400多戶的房產証還未辦理。譚艷和社區黨委一班人按照縣政府專題會議精神,帶領社區干部對接有關部門,按照政策要求為居民辦理房產証,截至目前,已成功辦理祥和花園小區居民房產証207戶,其余的正在陸續辦理中。

正在網上學習的譚艷。雷朝忠攝

正在網上學習的譚艷。雷朝忠攝

宏達山水小區群眾反映,該小區業主委員會力量薄弱,隻有5人,物業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居民意見較大。社區黨委接到反映后,廣泛征求業主意見,完善系列制度,調整業主委員會班子成員。

真誠關愛群眾,做到在一線解決民生難題,踏踏實實為居民辦事——

張家寨鎮林家寨村何潔居住在祥和花園小區,他的妻子早年離家外出,家中有70多歲的母親陳述芬和正在讀書的3個孩子,其中大女兒還是殘疾人。何潔靠跑外賣維持全家人生活,於2023年12月患心肌梗死逝世。譚艷得知這一情況后,發動社區居民獻出愛心為該戶捐資4220元,解決當前生活與小孩就學之急。通過與林家寨村委會對接,該戶已被村委會落實為精准貧困戶。

居民楊某早年在雲南務工,在雲南組建了家庭。然而,由於經營不善,他於2020年回到思南。因與家人不合居住在水井灣小區。2023年8月,楊某患重病在縣民族中醫院住院,缺錢繼續治療,社區黨委對接有關部門解決4226元醫療費用。楊某出院后,社區干部多次前去慰問。楊某於2023年10月去世,社區干部積極做好楊某親屬的工作,妥善處理了楊某的后事。

患上癌症的居民勾宗花,丈夫羅某成已患肝癌過世。大女兒在東北農業大學讀四年級,二女兒在思南中學初中部讀書,家中還有75歲的婆婆,生活困難。2023年,社區黨委為該戶落實了3人城市低保政策,並安排勾宗花為保潔員。苟宗花說,我不僅要感黨恩,還要教育孩子不忘黨恩、跟黨走,為國家做貢獻。

譚艷(右一)走訪困難戶勾宗花家庭。雷朝忠攝

譚艷(右一)走訪困難戶勾宗花家庭。雷朝忠攝

全心全意為婦女辦實事,譚艷為患“兩癌”婦女勾宗花等人申請救助資金4萬元,聯系愛心企業捐助1萬元。為黃付英等3名患重病婦女申請解決臨時救助金,幫助她們渡過難關。2023年,譚艷對接縣婦幼保健醫院,為社區38歲以上婦女免費體檢,讓她們感受黨組織的溫暖。

真情實意解決婦女就業難題。譚艷一方面摸清社區待業婦女就業願望和企業務工需求,針對性開展就業能力培訓,解決了張洪英等100余名婦女就業。另一方面,為特困婦女提供公益性崗位。徐萍的丈夫張超因右腳骨折,家中還有3個小孩,譚艷協調有關部門安排徐萍為衛生協管員。

聚焦老人群體,當好老人天倫之樂的守護人。80多歲的老婆婆秦某蓮,性格自閉,系獨居老人。譚艷百忙之中去護理,與她交心談心。老人非常感動,還拿出3000元錢給譚艷說:“你工作任務重,工資又低,對我又那麼好,這點錢是我老太婆的一點心意,給你補助用。”譚艷委婉拒絕地說:“婆,這錢我不能拿,陪伴好您,讓您天天高興,是我們的職責,如有服務不周到的地方您就給我當面說,我們好改正。”

在一線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構建和諧社區、建設平安社區——

“要不是譚艷姐姐及時拯救我們這個家庭,我們這個家早就沒有了。”社區婦女徐某華說。徐某華的丈夫長期外出,拋棄她和兩個小孩,她靠在別人店裡打工來維持全家生活,生活非常困難。譚艷得知后自掏腰包500元為其解決燃眉之急,按照政策為其解決了臨時救助1420元,解決了母子三人低保。並組織社區干部多次做徐的丈夫工作,徐的丈夫真心悔改,重回家庭。

社區婦女姚某霞家庭,姚某霞與婆婆的關系長期不好,譚艷和社區干部經過多次做婆媳的工作並進行調解,婆媳言歸於好。婆婆生病后,姚某霞主動送婆婆進醫院,像孝敬自己親娘一樣護理病中的婆婆,治病花了7萬余元,直至婆婆康復出院。

“非常感謝社區干部幫我們解決了煩心事。”滾金坪小區居民李萬波說。當事人馬某方修建的簡易棚因年久失修,導致房頂倒塌,嚴重影響市容,影響李萬波診所及過往行人的安全,為此,當事人李萬波要求社區出面調解。2023年10月15日,社區干部對此事進行調解:由當事人馬某方自行出資將倒塌的房屋修復。馬某在修復過程中應當與當事人李萬波商量,盡量達到雙方滿意為止。當事雙方今后不得再為此事發生任何爭執,否則后果自負。當事雙方已同意社區調解協議並在調解書上簽了字。

滾金坪小區當事人張某投訴當事人鄒某飼養家禽,其糞便四溢,嚴重影響周邊環境衛生,經交涉數次無果,遂請求社區出面調解。

社區干部經過多次做當事人工作,達成了調解協議:由當事人鄒某自行清理家禽所產生的糞便,並定期打掃,確保不影響周圍環境衛生。當事人鄒某三日內將下水管道疏通,確保下水管道通暢。

譚艷任安化社區黨委書記之初,面對這個全縣歷史最久、老舊小區最多、社情最復雜的社區,她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對轄區吸毒人員、社區矯正人員、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家庭進行全面走訪摸底排查,並分類制定工作方案措施,逐一落實包保措施。同時,為進一步取得這些特殊人員、家庭的信任,每逢節假日期間她總是和社區人員一起去慰問這些需要幫助的困難家庭,為他們送去溫暖,使這些特殊人員感受到人間真情和社會的溫暖。她為了做好平安建設工作,與全體社區人員堅持每周梳理平安建設工作開展情況、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和存在的困難問題,及時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工作措施,切實保障了社區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她自覺將普法宣傳作為平安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積極策劃、開展憲法、民法典宣傳、“法律八進”等活動,並多次深入小區、企業開展法治宣講,旨在提高群眾法治意識,營造人人參與平安思南建設的良好氛圍。

組織社區黨員和群眾到曠繼勛烈士故居緬懷烈士功績。社區黨委供圖

組織社區黨員和群眾到曠繼勛烈士故居緬懷烈士功績。社區黨委供圖

為進一步推動社會治理工作,譚艷帶領全體社區干部精心研判,認真謀劃,將安化社區劃分為9個網格,精准選定8名網格長、9名網格員和295名聯戶長,並按照網格化管理的要求,組織網格管理員每天對網格進行基本巡查走訪,每周進行一次全面排查走訪,每月對各類特殊人群登門走訪,建立走訪情況台賬、上傳相關信息。聯戶長通過走訪,群眾會等方式遍訪本聯戶組的群眾,全面掌握本聯戶組人口數量、人員構成、重點人員、特殊群體等情況,全面掌握本聯戶組內人員就業情況、產業發展、收入情況、思想狀況及車輛、牲畜、土地等。2023年排查矛盾糾紛27起,成功調解19起,8起在穩控中。在重點人員穩控中,她組織社區人員對其落實“七個一”措施進行包保穩控,並按照“一人一策、一事一策”工作要求,將重點人員管控在網格、矛盾問題吸附在當地,確保重點人員不漏管失控。

聚焦文明和諧富裕美麗社區,創新線上線下服務模式——

譚艷聚焦婦女、兒童、老人和特殊群體,探索了“線上有所呼,線下有所應”的服務模式。建立微信群,及時了解群眾需要解決的問題,成立黨員志願服務隊,按照群眾的需求及時走進家庭開展服務。

盤活社區閑置資產,開辦社區停車場,停車場收入全部用於社區公益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

成立社區“老吾老驛站”,對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空巢、殘疾、低保低收入老人,開展陪伴服務、休閑娛樂、健康體檢、心理咨詢等系列服務。76歲的邵恆和表示,這個老吾老驛站非常好,豐富了我們老年人的生活。

繁殖文明細胞,以打造安化街最美一條街為載體,評選表彰一批“誠信經營戶”“文明家庭”“廉潔之家”“書香家庭”“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婦”“好爸爸”“好媽媽”“好孩子”等先進典型。舉辦“非遺迎新,年味安化,共敘鄰裡情”心連心活動,表演花燈、京劇、僰文化等文藝節目,組織留守婦女、困境兒童、獨居和空巢老人、退役軍人、優撫對象、老黨員、特困供養對象、殘疾人、安化古街全體居民集體用餐,凝聚建設文明和諧、業興富美社區的強大正能量。

譚艷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她深知,自己對孩子來說,不是一個好母親,每天晚上回家時孩子睡覺了,到第二天上學時她到了社區上班。好在有丈夫和婆婆的全力支持,她的丈夫曾昭兵對筆者說:“我們全家人都支持她的工作,孩子的生活我全權負責料理。”譚艷舍小家顧大家,竭盡全力解決百姓煩心事、揪心事,用敬業奉獻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以及基層婦女干部的為民情懷!(圖/文 陳時安)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