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南明區視窗

南明區:扎實推進“一圈兩場三改” 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2024年01月03日14:33 |
小字號

近年來,南明區堅持規劃為先、功能為重、產業為要、民生為本,將“一圈兩場三改”作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補齊民生短板弱項、持續推進城市環境衛生清理整治的關鍵抓手,持續推動“一圈兩場三改”工作提質增效,讓群眾在家門口感受到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五分鐘“圈”出美好生活

地處太慈橋車水路的國際城小區,居住人口30000余人,在該小區15分鐘步行范圍內,群眾購物、就醫、上學、文體生活等方面需求,均可以得到滿足。“我們小區不僅有托幼機構,還有幼兒園、小學、中學,居民的子女上學很方便。”家住南明區太慈橋國際城小區的退休職工張力說,孩子們可以在15分鐘內步行到學校上課,很是便利。

在水口寺街道,15分鐘內,居民們有著豐富多元的選擇。出家門2分鐘,就能到達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富民村鎮銀行惠民休息室﹔往蟠桃宮路方向,8分鐘就能到水口寺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在這裡看書、觀影、做手工、聊天﹔10分鐘就能來到興隆譽峰小區綜合文體活動室,打打乒乓球,下下象棋、五子棋、圍棋﹔沿著水東路、紅岩路15分鐘就能走到位於紅岩東郡社區的誠善助老餐廳,不想做飯的時候可到這裡,與老年人一起共進午餐。

“這裡的健身房特別好,不僅免費,而且設施豐富,我每天都會來鍛煉。”早飯過后,家住市南路附近的唐大爺一如既往來到冠洲橋冠洲小廣場,在室外智能健身房鍛煉一個小時,提高身體免疫力。唐大爺能在這個室外智能健身房訓練體能,得益於南明區全面實施“一圈兩場三改”體育項目建設,全力推進“15分鐘生活圈”民生工程落地見效。

據了解,自2021年以來,南明區圍繞“教業文衛體、老幼食住行”打造“15分鐘生活圈”,全區共規劃23個生活圈,截至年11月底,23個“15分鐘生活圈”完工逾九成。“15分鐘生活圈”的建設,讓越來越多的便民資源向家門口延伸,著力解決居民買菜、吃飯、購物等日常所需,辦妥養老服務、體育健身等民生剛需和生活配套。

結合民意開展社區食堂建設,目前,全區已打造為老助餐社區食堂示范點15個,已投入運營6個,累計提供餐食服務10萬余人次﹔積極推進“十五分鐘養老服務圈”打造,目前,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已建成17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已建成68個,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已增長到85個……“15分鐘生活圈”給群眾帶來了實惠,隨著該工作的深入推進,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必將不斷提升。

“兩場”建設提升城市品質

“這個超市開業后方便多了,環境干淨整潔,菜和肉都相較便宜,我現在都是在這買菜。”“今天過來買魚,這個超市價格實惠、品種豐富,優惠活動也很多。”在惠民生鮮美興佳超市花果園T區店購物的市民紛紛點贊這個新開業的惠民生鮮超市。

據悉,花果園T區惠民生鮮美興佳超市是南明區2023年新建的3個惠民生鮮超市之一。近年來,南明區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扎實推進城市“一圈兩場三改”農超市場擴量提質工作,截至目前,轄區25個農貿市場完成提升改造,新建5個惠民生鮮超市均已投入使用。

據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城市的發展,惠民生鮮超市更加適應市民購買需求。接下來,在進一步織密農超市場網格布局體系工作中,南明區將繼續結合“一圈兩場三改”工作,圍繞滿足居民就近購買生活物資所需,合理布局推進惠民生鮮超市建設,在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的同時,提升居民生活品質,讓群眾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施工機械開足馬力、轟鳴運轉……日前,走進青雲路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施工現場,室外的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景觀改造及路面鋪設,停車場內,技術人員正有條不紊地開展相關設備的檢測調試。據了解,該項目目前已進入聯調聯試階段,預計明年1月底達到試運行條件。

青雲路公共停車場總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規劃停車位700余個,共分為地下3層,地上11層,其中,負1至負3層設置為地下車庫,1至3層為配套服務用房,4至11層為機械停車庫。該停車場集公共停車、社區商業等多項服務配套於一體,採用智慧立體機械車庫,使可用停車空間成倍提升,讓停車更加方便快捷。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青雲路步行街、附近農貿市場及周邊老舊小區停車難題,為周邊居民提供綜合性服務。

近年來,將新建停車位作為百姓辦實事、解民憂的民生舉措,全力推進“一圈兩場三改”建設,加快推進城市社會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先后建成投用公共停車位7000余個,城區停車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群眾滿意度、幸福感進一步提高。

新建改造農超市場,讓“菜籃子”從硬件設施、環境衛生、管理機制等方面得到進一步加強﹔加快推進停車設施建設,全力補齊短板,有效緩解停車難題……一項項有力舉措,將進一步助力城市品質提升。

“三改”工作加速城市更新

落地貴州首個社區馬術運動中心,實現文化、馬術、生態、自然有機融合﹔以“一岸、三環、五湖、八個打卡點”為特色,建成省內首個內容運營型公園﹔圍繞飲馬湖湖岸主題,引入時尚、美食、親子、運動等業態打造商業街……如今,走進中國鐵建·鐵建城項目,滿滿的幸福感扑面而來。

鐵建城屬於棚戶區改造項目,過去,該片區屬於典型的棚戶區、工礦區、城中村,建筑老舊破敗、土地利用粗放、配套設施缺失、空間布局散亂、居住品質較低。為補齊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線、增進民生福祉,南明區結合“一圈兩場三改”規劃導則,引入央企開發商中國鐵建主導該片區開發建設。

目前,隨著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南明區分校(貴陽市南明區建華實驗小學)、飲馬湖公園、貴陽國際時尚發布中心、國際馬術中心、體育公園等功能性配套建成投用,鐵建城項目正逐漸成為貴陽市民休閑娛樂的文化活動區和宜游宜居城鎮空間。

今年9月28日,南明區曹狀元街區一期開街,成為城市打卡新熱潮。在“爽爽貴陽·甲秀南明”抖音號的一條視頻下,筆者看到了這樣的評論:“做夢都沒想過,我家樓下有一天能變成這樣……”,城市更新建設的成效更直接地被市民感知到、體驗到。

曹狀元街區是一個城市更新項目,綜合了棚改、舊改、背街小巷改、地下管網改合一的“文旅商數”融合發展模式,改造17個老舊小區院落,14萬平方米,涉及1770戶5123人。

該項目在傳承歷史文脈、保留城市記憶的基礎上,對社區服務空間、產業發展空間、商業展陳空間、公共配套空間等進行了科學配置和綜合挖潛,並植入置換新商業業態,推動老舊街巷功能轉換、產業轉型、活力提升,為打造集狀元文化和貴陽歷史文化、美食文化等為一體的商貿集群地、幸福生活地、旅游目的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營造了干淨、整潔、舒適的旅游居住環境,助推老城不斷煥發新活力。

“這個口袋公園不僅規劃了廣場、花壇,還配有健身器材、長凳圍欄,太安逸了!”日前,南明區城市更新事務中心工作人員走進玉溪巷回訪,居民對玉溪巷的口袋公園建設一致好評﹔平整光潔的人行道、豐富靚麗的文化牆、井然有序的收運站……走進改造后的南興巷,特色景點小吃、三線建設歷史文化近在眼前,既便利了居民生活,又增添了文化韻味……

作為連通著千家萬戶的“毛細血管”,背街小巷的提質改造,關乎著民生福祉、城市顏值。在背街小巷改造中,南明區按照“一街一策、標本兼治”的原則,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在征求群眾意願基礎上,圍繞路面、排水設施、架空管線、消防設施、牆面立面、門頭牌匾等進行整治提升,著力為居民群眾打造更加舒適、更加靚麗、更加滿意的居住環境。

據了解,2021年以來,南明區加快推進棚戶區、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改造“三改”工作,完成棚戶區改造34268戶、老舊小區改造36588戶、背街小巷改造160條。2023年,在“三改”方面,南明區實施棚戶區改造6920戶、老舊小區改造12174戶、背街小巷改造42條,目前任務已全部完成。

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棚戶區和背街小巷煥新容顏,城市品質品位品貌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穩步攀升,一幅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南明畫卷正在徐徐鋪展開。(許巧英)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