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鎮寧:城市管理有尺度 市民心中有溫度

近段時間以來,鎮寧自治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聚焦城市管理問題,多措並舉治理流動攤點,營造整潔、舒適、有序的城市環境。以群眾、商戶需求為導向,深入開展行政執法規范化標准化建設,嚴格規范城市管理執法行為,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水平,以實際行動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滿意度。
筆者清晨7點左右在縣城區貴州銀行門口、沿河路北門橋等地看到各類早餐攤點整齊擺放,早起趕時間的市民們絡繹不絕地前來購買,攤主們忙著出餐收費,現場忙碌而有序。
幫助商販搬運蔬菜。
早餐攤攤主張女士告訴筆者,城管給我們一小段的時間擺攤,6:30-9:30就是早餐時間,每天能賺100-200塊錢,反正互相理解就行了。
而在一旁的城北農貿市場周邊,一大早就熙熙攘攘,賣菜的流動攤販已經擺滿了市場入口和附近的人行道上。作為縣城區人流量最大的農貿市場之一,佔道經營和衛生問題是縣城治理的難點之一。縣住建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一早就到崗到位,耐心與攤販溝通,將他們勸離並引導到幾十米之外的便民臨時攤點內,環衛工人則要將散落一地的果皮和菜葉及時清理干淨,給行人提供清潔的通行環境。
環衛工人王權翠告訴筆者,當她打掃完自己的路段后,看到同事在菜市場周邊掃不完,她就會來幫助他們。當賣菜的人收攤走了,她也會來幫忙打掃菜葉等垃圾。
耐心與攤販溝通。
農貿市場周邊流動攤販多,而其中多是老年人和進城售賣農產品的農戶,他們需要及時把從家裡或批發市場帶來的果蔬及時賣完,很多攤主覺得越靠路邊,生意越好,這給管理帶來不小壓力。為了規范管理,同時滿足攤販的需求,縣住建局綜合執法大隊在便民臨時攤點周邊設置了數塊明顯的指示牌,引導勸離時主動幫助攤販搬抬貨物,如今很多市民也選擇到臨時攤點購買新鮮的果蔬食材。
“都不收攤位費的,衛生費就拿兩三塊錢,我這個攤子要長點,我就交三塊錢。”豬肉攤老板說。
商販規范經營。
近年來,鎮寧住建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通過積極推動城市常態化、長效化管理,不斷提高市容品質,優化城市環境,取得了顯著成效。秉持“七分服務、兩分管理、一分執法”的工作法則,全力開展柔性執法,進一步放大服務屬性,讓城市管理更有溫度。為了提升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在鎮寧縣城區增加了兩個臨時攤點,大概可以容納90戶左右,增加了3個利民早餐點,劃了2個臨時季節性水果售賣點,實現農戶有地方賣,市民有地方買。
天瀑城步行街周邊住戶多,是集休閑、餐飲等元素為一體的商業街,傍晚開始人流密集,縣住建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允許餐飲商戶超出鋪面一張桌子范圍在“線內”擺攤經營,同時採取“錯時延時管理”,安排人員在每天17:00-22:00進行巡查和宣傳引導,發動沿街門店商戶積極履行“門前三包”責任,營造良好的營商氛圍。
設置臨時菜場。
烤魚店店主黃龍表示:“現在我們生意越來越好了,家裡面人多的時候坐不下,城管也比較體諒我們,在晚上這段時間允許我們不影響行人和安全的情況下可以擺出來,我覺得我們也要互相體諒,要做好門前‘三包’,搞好衛生清潔,大家一起把這個城市的形象和經濟都搞起來。”
鎮寧自治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堅持依法行政、文明執法、熱情服務、禮貌糾違,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圍繞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把市民和商戶需求作為城市管理的出發點,讓廣大市民切實感受到了城市創建帶來的便利和舒適。(文/圖 盧人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