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小天麻成就大產業 年產值超12億元

入冬的七星關,大山深處雲霧繚繞,連綿起伏的山林依舊蒼綠,針尖大小的毛毛雨落在樹葉上積累成了晶瑩剔透的小水珠,一派勃勃生機的景象。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這大自然贈予的美景之下,竟藏著讓百姓致富的“金疙瘩”。
近日,筆者來到七星關區陰底鄉大豐村的天麻種植基地,沿著郁郁蔥蔥的山路往上爬,隨處可見天麻種植和採收的痕跡,爬到半山腰時,隻見一群人正在進行天麻採收,大家戴著手套,輕輕地扒開地面的枯葉和鬆軟的土層,一個個圓潤飽滿的天麻露出了頭。
陰底鄉大豐村 農戶在進行天麻採收。
咔咔咔……隨著一聲聲清脆的聲響,天麻被種植戶們小心翼翼地掰了下來,不一會,就裝了滿滿一簸箕。看著一坑坑碩果累累的天麻,種植戶們心中充滿了豐收的喜悅。
“我家今年種了兩千個平方米左右,預計收入80萬元以上,今年價格很好,四面八方的收購商都來收,我們種植戶都很高興。”陰底鄉天麻種植家庭農場主謝得貴邊採收天麻邊開心地說。
陰底鄉大豐村 農戶在進行天麻採收。
據了解,七星關區位於北緯27度,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林地面積250萬畝,林下腐殖質土、枯枝爛葉、富含的蜜環菌及其它有益微生物群體極為豐富,非常適合天麻生長。
“我們今天來到的這個區域海拔1930米,你看這天麻呈現了高原天麻的典型特征,肩部寬、鸚哥嘴、凹肚臍,還有環紋,品質非常好,像我手裡面拿的這個天麻,一斤可以最高可以賣到80元左右。”七星關區天麻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聯絡員郭剛隨手拿起一個天麻向筆者介紹道,今年天麻均價在每斤25元左右,由於天麻種植環境優越,產出的天麻品質好,備受消費者青睞,目前市場供不應求。
近年來,為帶動群眾穩定增收,七星關區陰底鄉立足區位、土壤、氣候和豐富的林業資源優勢,採取“村黨支部發動、家庭農場帶動、散戶聯動”的三動模式,大力發展“烤煙、烤酒、中藥材種植”等產業,各產業的發展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注入了強有力的力量。
陰底鄉大豐村天麻。
“今年,我鄉充分利用大豐、箐口、高潮三個村豐富林業資源,培育25個家庭農場,帶動部分散戶,發展林下種植天麻9200余畝,每畝可採收300公斤,今年可採收2000 余畝,產值達1500余萬元,每戶家庭農場平均增收達41 萬元。”據陰底鄉黨委書記姚林志介紹,天麻種植產業的發展帶動當地群眾就地就業8000人次,當地群眾務工收入達950余萬元。
同樣,在位於七星關區徳溪街道后河社區草壩組的天麻種植基地裡,工人們正在刨土、撿拾、搬運,忙碌地進行著天麻採收的各項工序。即使是綿綿細雨也絲毫不影響大家的採收熱情。
陰底鄉大豐村天麻 種植戶喜獲豐收。
“我種這個天麻將近十年了,十年來摸索著前進,但今年的產量相當好,在街道領導費心費力的幫助下,商品麻預計20000斤左右,麻種零代種約2噸,一代種約4噸。”基地負責人高維表示,他們種植的仿野生林下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品質好,今年產量高,價格也好,預計產值將達到50萬元以上。
低緯度,高海拔,好山好水出好麻。近年來,七星關區秉持“在發展中保障生態,在保護生態中發展”的理念,依托氣候環境優勢、林地資源優勢等大力發展天麻種植產業,主要種植血紅天麻、貴紅一號、烏天麻等多個品種,目前已形成了環拱龍坪林場烏天麻產業帶、吉普龍片區紅天麻產業帶以及海拔1400米至1600米之間的雜交天麻產業帶,全區累計種植天麻10.5萬畝。今年全區共調劑資金1000萬元培育家庭農場661個、合作社及企業27個發展林下精品天麻種植,目前採收工作已整體進入尾聲,本年度綜合產值預計達近12億元。
陰底鄉大豐村天麻種植 雲山霧繞。
據了解,目前,七星關天麻的品質、種植面積、單位產量等均居全省前列,林下仿野生種植面積居全國縣區級第一,天麻產業作為全區的主導產業之一,良好的發展讓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也讓鄉村振興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圖/文 劉娟、陳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