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老產業新生機!一家傳統磷化工企業轉型背后

新型工業化,傳統基礎磷化工產業路在何方?貴州省開陽縣磷礦資源優厚,現已探明磷礦儲量19億噸,遠景儲量30億噸,被稱為“富磷之城”。10月23日下午,“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開陽縣的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探尋傳統磷化工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工作人員正在作業。人民網 顧蘭雲攝
在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干淨整潔的廠房裡機器轟鳴,生產工作有序開展。公司副總經理朱勇介紹,工廠大部分生產環節已實現自動化,工人主要負責研發、質檢、設備維保等工作,因此生產車間工人少。
成品入庫平台。人民網 顧蘭雲攝
據悉,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8月,以研發、生產和銷售磷酸鐵、磷酸鐵鋰為主,產品主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等領域,是比亞迪、中創新航、欣旺達、派能科技等國內知名鋰電池制造企業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1996年,公司從500萬元的投入起步,帶領十幾名工人從傳統的磷化工做起。當時產業層次、裝備水平、創新能力總體偏低,轉型升級壓力大。隨著時代風口的到來,公司於2009年開始著力布局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研發,在政府部門的精准施策和大力支持下,歷經27年努力,成功實現由傳統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磷化工企業轉型成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新能源電池材料企業。
整齊擺放的成品。人民網 顧蘭雲攝
目前,公司具備磷酸鐵鋰的產能為15萬噸/年,企業年營業收入從2010年前的3億元提升至2022年的65億元,2022年實現各項稅收達2.37億元。
產品樣品。人民網 顧蘭雲攝
成功轉型的背后,是貴州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通過政策引領、資金扶持等一系列舉措扶持實體經濟成功轉型的縮影。如今僅開陽縣工業經營主體達2408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42戶,搭建各類創新平台8個,培育了科技型中小企業1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家,逐漸形成以現代化工為主導的工業產業體系,構建起從磷礦到電池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綠色磷都”的品牌越擦越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