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東南州視窗

凱裡:“一老一小”的幸福密碼

2023年08月24日17:12 |
小字號

一頭連著“夕陽”,一頭連著“朝陽”,是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來,凱裡市堅持以人為本,把“關鍵小事”當作“民生大事”來辦,多措並舉提升為民服務能力,積極探索“一老一小”精細化、精准化服務,用實際行動托起“老有所養 幼有所托”的幸福。

“頤養中心” 老人溫暖的家

一大早,家住凱裡市城西街道未來城社區11棟的張本珍大姐約上好姐妹劉娟一起來到貴州百善康養頤養院舞蹈室裡,開啟她們退休后的快樂時光。

功能齊全的舞蹈室裡,歡快的舞曲響起,幾個大姐跳起了優美的舞蹈,滿是對生活的美好向往。

未來城社區老人快樂時光。

未來城社區老人的快樂時光。

“因為子女都在外地無暇照顧我們,我們便來到社區頤養院,這裡除了可以就餐,還可以練舞唱歌和康養,真的很合適我們居家養老!”60歲的張本珍大姐和老伴一起來到頤養院后,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中午時分,助餐食堂裡,誘人的飯菜香味扑鼻而來,老人們坐在餐桌前,一邊津津有味地享受著豐盛的飯菜,一邊開心地聊著家常,氣氛十分融洽。“現在下了樓走幾步就能吃到熱乎飯,不僅價格親民,而且工作人員也很熱情,吃完還能和老友們約著一起娛樂娛樂。”提起家門口的助餐食堂,80歲的李阿姨連連稱贊。

未來城社區老人快樂時光。

未來城社區老人的快樂時光。

“頤養院目前有20多名老人在此養老,開設有舞蹈、曲藝、棋牌、康復理療、心腦血管訓練、氫氧理療服務等17個功能室,並配備1名專業的醫護人員,以后面向全社會開展養老服務。”據未來城社區黨總支副書記趙丹介紹,凱裡市投入和整合社會資金,以黨建為引領,引進貴州百善康養頤養院落地未來城社區,自今年7月投入使用以來,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助餐服務,並通過專家駐點、義診咨詢、入戶隨訪等服務,推進社區醫療服務陣線不斷前移。

近年來,凱裡市著力推進養老服務發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凱裡市高齡老年人生活補貼制度實施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振華社區康爾樂居家社區“長者食堂”正在積極打造“互聯網+養老”“一鍵求助”智慧建設養老模式,未來城社區貴州百善康養頤養院開啟了“醫養結合”的健康養老新模式,為老人們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管理服務。

目前,凱裡市共建了56個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床位1858張,逐步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美好願景。

“托育中心” 幼兒開心樂園

“山上的老虎精化身為老太婆,在夜裡拐騙小孩來吃......以后小朋友要注意,除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不然虎姑婆來了就糟了......”上午9點左右,凱裡市真愛幼幼托育中心活動室內,一名老師正在給幼兒們講解故事繪本虎姑婆,這是托育中心上早教課的場景之一。

在另一個課堂裡,兩名老師拉著幾名幼兒正在做游戲,不時傳來孩子們的歡笑聲。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安全好去處,還減輕了家長負擔。

凱裡市針對0-3歲嬰幼兒“看護難”問題,全力推進“小有所托”服務體系建設,滿足年輕家庭早期教育需求難問題。

月亮山托育中心戶外活動場景。

月亮山托育中心戶外活動場景。

“孩子剛開始由奶奶照顧,后來奶奶生病后我就發愁,把孩子送到托育中心的時候才1歲零5個月,現在已經來了半年多,很適應這裡的環境和教學,每天開開心心的。”家長田黎明激動地說,“我們平時工作比較忙,孩子在這裡有專業的老師照顧,他的認知、語言和運動都比在家的時候有進步,我很放心,也很開心。”

“5年間,我們先后投入200多萬元共服務了2000多名嬰幼兒,並遵循嬰幼兒各階段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各項保育工作,根據孩子的五大能力開設有大運動、音樂、精細動作、語言、手工等課程。根據社會需求開設托小班和托大班共5個班級,適時開展延時服務和親子活動,全力打造寶寶的開心樂園。”凱裡市真愛幼幼托育中心園長景丹表示。

月亮山托育中心戶外活動場景。

月亮山托育中心戶外活動場景。

一幕幕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的溫馨畫面在月亮山托育中心適時上演。“我們的孩子在這裡既增長了新知識、培養了興趣愛好,又結識了新朋友,非常好。”家長們對月亮山托育中心給予了好評。

位於紅州路的月亮山托育中心,是2022年凱裡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375萬元,目前設置托大班4個,每班20人﹔托小班4個,每班15人﹔托嬰班1個,每班10人,合計150托位,現已精准服務120戶家庭。

截至目前,凱裡市完成常住人口每千人擁有3.53個托位數,開展托育服務機構(包含早教機構)41家,注冊托育機構信息管理系統22家,備案成功4家。

真愛幼幼托育早教中心早教課現場。

真愛幼幼托育早教中心早教課現場。

“幼有所育,老有所養,關乎民生,連接民心。”凱裡市將進一步聚焦“一老一小”的切實需求,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完善硬件配套設施,為老人和幼兒提供文體娛樂等多元化服務,同時,不斷加大在職黨員進社區“助老”“護苗”志願服務力度與頻次,切實提升“一老一小”的幸福指數。(圖/文 粟瓊、楊濤、袁蕊倩)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