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新聞頭條

鋰電、光伏、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創新突破不斷加快

大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經濟新方位)

本報記者 韓 鑫 劉溫馨
2023年08月23日10: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順利完成首次試航任務,預計將於今年底命名交付﹔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次開啟“雙機”航線,商業運營穩步向規模化邁進﹔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完成吊裝,深遠海風電施工能力實現重要突破……今年以來,產業發展穩步前行,產業升級持續推進。展望全年,如何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日前,記者採訪了多位相關專家。

產業發展恢復向好

“一系列數據表明,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三次產業恢復向好,發展基礎得到鞏固。”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三部主任毛科俊說。

看農業,上半年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市場供應總體充足,夏糧生產再獲豐收。看工業,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看服務業,整體保持較快增長,現代服務業增勢較好,7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7%。

發展基礎得到鞏固的同時,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優化。

直徑8.2米,長12.7米,實現智能負荷傳感……8月15日上午,中信重工自主研制的國產最大球磨機完成工廠試車並交付客戶。這是我國出口海外規格最大球磨機,標志著我國在大型碎磨裝備自主研發和制造領域取得新的突破。目前,公司生產的大型磨機已累計交付超1700台套,出口68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以來,制造業高端化發展態勢明顯,工業生產技術密集程度持續提高。”毛科俊表示,前7月,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1%,繼續快於全部規上工業,其中電氣機械、汽車等高技術含量行業增長較快,對工業生產穩步恢復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了有力支撐。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8月9日,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交付,成為全球首家達成這一目標的車企。中汽協數據顯示:前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均增約40%,市場佔有率達到29%。

小程序簽到入場、自動掃碼裝車、稱重離廠,山東富海材料科技公司廠區,一輛輛貨車整齊列隊,將金屬板材運向港口、發往全球。“基於工業互聯網平台,人、車、物實現智能配置,倉儲效率提升15%。”浪潮雲洲工業互聯網副總經理宋志剛介紹。

今年以來,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鋰電、光伏、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創新突破不斷加快,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在綠色化、智能化驅動下,產業基礎不斷夯實,經濟增長動能更足。”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洪群聯分析,二季度,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產業景氣指數分別達到143.7和149.4,接近“較強景氣”區間,相較去年底分別增長11.7%和13.3%,成為當前表現最為亮眼的兩大產業領域。

“上半年,民營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活力更足。”洪群聯說,一方面,民營企業產銷勢頭更旺,研發投入更強,發展信心更強。國家信息中心調查數據顯示,二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民營控股企業的生產、銷售和創新投入指數分別比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高5.8%、4.8%和8.1%。

“今年以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勢向好,景氣和信心明顯回升。”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說,二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家信心指數和行業景氣指數分別達到131.3和126.0,處於“較為景氣”區間,較去年底分別回升6.7%和2.3%。

系統施策持續推進

不少受訪專家表示,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要系統施策、持續推進,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更好發揮國內需求優勢,以需求提升帶動有效供給。

“下半年,繼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推進與消費升級相匹配的產業發展,通過需求提升帶動有效供給。”毛科俊認為,應加大力度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同時,通過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推動服務消費繼續較快增長,充分用好亞運會等賽事活動,促進文化、體育等消費加快恢復。

——加快產業提質升級,鍛造產業競爭新優勢。

“傳統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要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洪群聯說,要引導和支持傳統產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一方面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大力開拓數字化轉型場景﹔另一方面,鼓勵開發綠色低碳技術,聚焦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化,加快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和能效提升。

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同時,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毛科俊表示,要大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落實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全產業鏈攻關、全要素支持、全生態發展。同時,在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加快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形成新的增長引擎。

——夯實產業安全根基,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實現重要產業鏈自主可控,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應有之義。”魏琪嘉說,下半年要堅持補短板、鍛長板相結合,既要聚焦重點領域,實施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加速打通堵點﹔也要著力強化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推動制造業各行各業提質升級。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23日 第 04 版)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