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民宗委“四個強化"推進民族特色村寨換新顏
近年來,黔西南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將民族特色村寨建設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強化綠色產業培育、強化特色村寨建設、強化民族文化底蘊、強化旅游帶動發展,促進各民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推鄉村振興有效發展。
強化綠色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黔西南注重在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充分挖掘自然資源稟賦,按照“一村一品”“一寨一特”的發展思路,賦能強村富民,緊盯綠色產業,打好“生態牌”,推動綠色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普安縣聯盟村、貞豐縣對門山村做好茶文章,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讓民族群眾端上“生態碗”,吃上“生態飯”。有效增加了群眾的收入,實現短期收益,長期得綠的目標。
強化特色村寨建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亮點。根據民族特色村寨的實際情況,採取保護與傳承發展原則,合理制定總體規劃和民居改造規劃。圍繞民族特色村寨的自然布局、基礎設施、特色民居保護、文化傳承等要求,注重保護傳統村落的原貌風格,傳承歷史文化脈絡,使民族歷史古跡“活”起來。冊亨縣板萬村、安龍縣壩盤村的布依族吊腳樓,通過在保護中建設,讓民族特色村寨煥發生機的同時,散發出自然古朴的“鄉愁”味道。
強化民族文化底蘊。民族文化是特色村寨的靈魂和血脈。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的同時,重點建設好民族文化傳播的基地,把民族文化長廊、主題公園等建設好。厚植文化底蘊,注重鄉村生活中鄉土元素的保護,經營好民族文化理念。用好民族傳統節慶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彝族火把節等,通過有底蘊、有故事、有體驗、有美景的民族文化活動,深化歷久彌新的人文魅力,讓民族特色村寨可溯源,留住民族文化記憶,提升民族文化影響力,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創造更多空間。
強化旅游帶動發展。鄉村特色旅游是“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有效轉化通道。不斷發展的旅游業越來越注重文化內涵和個性化體驗。望謨縣新屯村、貞豐縣納孔村民族特色村寨以其獨特的文化、民風民俗、山水風光、農事體驗活動,不斷豐富特色文旅產品供給,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發展民族文化研學、農事體驗等分享經濟、體驗經濟,助推民族特色旅游轉型升級。民族特色“土味”與“現代時尚”相碰撞,吸引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帶動了當地的民宿和農家樂。
目前,黔西南州獲認定的“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有28個,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17個。民族特色村寨促進多產業融合發展,帶動各民族群眾增收致富,夯實了民族團結進步物質基礎,各民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逐步上升。(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