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中寨鎮:聯農帶農穩增收促振興【6】

![]() |
聯農帶農穩增收促振興。中寨鎮供圖 |
近年來,沿河自治縣中寨鎮以“生態、綠色、環保”為發展引領,全面聚焦“白葉一號”茶產業主體發展,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探索“返租倒包”和“黨組織+”發展模式,助推“白葉一號”茶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全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盯緊固本強基 雙帶雙創促成效
鎮級帶領。該鎮在起步探索階段,由鎮級組織制定一套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新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運行機制,帶領各村(社區)因地制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由鎮安排一套管理人員配合參與抓好起步運行工作。
村級帶頭。該鎮村級組織和村黨員干部帶頭以現金或資產入股村級合作社或公司發展,帶頭主動積極參與村級產業發展事務。各村(社區)黨組織堅持高質量、嚴標准把政治素質好、品德過硬、帶動群眾發展能力較強、群眾擁護、為人正派的優秀人才吸收到黨組織中來,建優配強村級黨員隊伍﹔對在推進產業發展中成效突出的村,實行增比進位,挂流動紅旗等方式,優先向上級黨組織推薦評選表彰。各村(社區)干部主動適應新常態,按照“三因三定”舉措,主動發展產業,發揮每個人的特點和優勢,熟悉產業的抓產業、懂業務的抓業務、威信高和群眾信任的干部負責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等,做到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知民情、謀民事,把每件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以實際行動贏得村民的信任與支持。
創新型集體經濟組織。該鎮按照“政府監督、村級主導、自主經營、優化資源、股份合作”的方式,組織全鎮15個村(社區)共同入股﹔按照“黨組織+合作社+農戶+信用社+企業”的發展模式,採取“分、投、保、全”方式,對本村茶園按照“網格化”切塊“返租倒包”給農戶或合作社,以及招商引資企業進行經營管理。按照《合作社章程》及協議對承包的以“白葉一號”為主的茶園進行管理。
立足支柱產業 促農增收見實效
該鎮牢牢抓好茶產業這一支柱,持續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以茶產業為引領帶動地方發展、帶領群眾致富。
茶園“返租倒包”走出帶農新路。為實現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讓群眾真正受益,該鎮從2021年底起實施茶園“返租倒包”,在2022年全鎮共有168戶群眾參與“返租倒包”茶園,承包面積共4878.17畝,且通過2022年春茶茶青交易核算,農戶自己為自己務工每天純收入達165元,比以前為合作社務工每天80元翻一倍。2023年,全鎮茶青採收共計下樹75000余斤,制作干茶15900余斤,茶青均價70元/斤,農戶及合作社等通過銷售茶青可收入530余萬元。其中,“返租倒包”群眾通過銷售茶青、干茶等實現收入270余萬元。通過茶園“返租倒包”,不僅讓中寨群眾的收入實現持續增長,也實現了中寨茶產業初投產畝產值1000元,總產值1000萬元。
市場公司助力添彩。該鎮一方面引進外來企業示范帶動,確保群眾承包茶園所下樹茶青能及時出售,先后引進貴州御錦農業旅游有限公司、中建投農業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沿河“白葉一號”有機茶葉有限公司3家企業參與茶青收購、茶葉加工及產品銷售等,效果明顯。2022年,採摘加工的6000多斤干茶已全部銷售,暢銷浙江、江蘇、上海等市場。2023年,採摘加工干茶7000余斤,目前銷售情況良好。
另一方面成立村集體經濟公司兜底保障。該鎮2022年採取“1+15+N”的發展模式成立由全鎮15個村(社區)合作社共同入股的村集體經濟公司。2022年,村集體公司通過收購茶青加工、銷售茶葉等實現利潤20多萬元。2023年,以村集體經濟公司與安吉白茶集團簽訂包銷合同,按600元/斤保底價對捐贈的1200畝茶園收購3000斤干茶,現就通過安吉方銷售的干茶實現收入110余萬元。
此外,集體經濟公司通過對全鎮弱勞動力“返租倒包”群眾採取上門收購茶青,再自行加工及銷售茶青,現銷售干茶700余斤,收入48余萬元。還拓展開發了“谷雨小白”品牌,對全鎮群眾以40元/斤收購茶青到5月底,進一步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保障了群眾利益。
不斷鞏固提升 機制完善保長效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該鎮探索集體經濟“五型分類”的利益聯結分配激勵機制。對每年村集體經濟新增額度的75%進行利益分配,優先保障滿足特殊困難人群進行差異化分配。對承包群體、流轉土地群眾實行激勵性分配。對老年群體、升學學生群體實行關心型分配。部分村集體經濟用於開發公益性崗位,做民生公益類別。對自身營業性發放獎勵性補助。最大合理化增加和提升村集體經濟實力,保障農戶利益、激勵村干部,體現帶動性、合理性、均衡性,共享發展成果,真正讓村集體經濟發揮帶農助農作用,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加強培育指導。該鎮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育“土專家”。截至目前,累計培訓6期410余人次,培訓技術骨干3次12人。共培育熟悉茶產業基礎管護及採茶的農民1300多人,已有6名村干部掌握了茶葉管護、加工基礎性技術。同時嚴格執行“統一管理、統一施肥、統一除草、統一病虫害防控”的標准,常年聘請中茶所、安吉縣以及縣農業部門專家顧問10余人,為科學種植、採摘加工茶葉技術做好技術指導,讓茶園管理更科學、技術更全面。還同步加強了5G茶園建設,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使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惠及農業農村農民。
下一步,該鎮將繼續拓展深化“返租倒包”機制,不斷完善茶園基礎設施,延伸產業鏈條,補齊發展短板,推進茶文旅融合發展,持續讓“白葉一號”茶產業成為帶動群眾增收、增進民生福祉的支柱產業,書寫好為民造福新篇章。(肖思林)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