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貴州推進水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

千裡烏江復清流(美麗中國·我們的母親河⑥)

本報記者 汪志球 陳雋逸
2023年06月28日08: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烏江是貴州省第一大河,是貴州的母親河。近年來,貴州深入推進烏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下大力氣治理磷化工污染,全流域取締網箱養魚。如今的烏江,如一條透亮的綠絲帶,鋪展在黔中大地。

翻開貴州省地圖,可見西北部有兩股細流蜿蜒兩三百公裡,在畢節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匯合,於東北方向流出省界,至重慶涪陵區匯入長江。這就是貴州省第一大河——烏江,也是貴州的母親河。

烏江有南、北兩源,南源三岔河發源於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香爐山,北源六沖河發源於赫章縣媽姑鎮,於化屋村匯合后稱烏江。烏江在貴州境內的江段全長896千米,流域覆蓋8個市(州)、52個縣(市、區)。

近年來,貴州省系統推進烏江生態保護修復,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建設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屏障。

治理水污染,刻不容緩

烏江鎮位於遵義市播州區,處在遵義、貴陽兩市交界處。人來車往,口耳相傳,帶火了烏江鎮的烏江魚。烏江鎮餐飲協會會長何岺鬆回憶:“最多的時候,專門做烏江魚的餐飲店有近200家。”

老漁民何岺鬆曾帶著漁具和200多個網箱輾轉於烏江上、中、下游。在烏江鎮養魚期間,何岺鬆和其他20多戶漁民收入可觀。

2006年,就在漁民們沉浸於豐收的喜悅中時,在離烏江鎮10多公裡的貴陽市息烽縣交椅山,一座磷石膏渣場建成了。

貴州省磷礦資源豐富,經過長期發展,磷化工產業逐步成為貴州的特色優勢支柱產業之一,省內99個涉磷企業有74個分布在烏江流域。其中,交椅山渣場屬於貴陽中化開磷化肥有限公司(現貴州磷化集團貴陽開磷化肥有限公司),用來堆放磷石膏廢渣。

3年后,烏江鎮的漁民們發現,江水變成了乳白色,尤以右岸最為明顯。李忠勇是土生土長的烏江鎮人,他說,那時,“有時候江水一半白、一半清,水裡一股腥味。”

出現異常后,環保部門迅速組織專家對烏江進行“會診”。通過現場勘測,鎖定了烏江34號泉眼。經檢測,泉水中總磷濃度高達300毫克/升﹔氟化物濃度高達120毫克/升。泉眼以下的烏江遵義境內斷面全部為劣Ⅴ類水質。

循著34號泉眼,專家們找到了污染源——交椅山渣場。原來,3年多來,交椅山渣場的磷石膏廢渣堆積如山,由於缺乏防滲漏設計,高濃度含磷污水滲入地下,與烏江地下水匯合,再通過34號泉眼進入烏江。

不只是烏江鎮,烏江上游的村民們也發現了變化。說起那時候的烏江,化屋村村民尤榮利直搖頭。在化屋村,不少村民都曾以漁為生。多年來的網箱養殖超載、飼料投放過量讓烏江不堪重負。

治磷又治漁,水質達標

烏江治理,重在治磷。貴州省於2009年啟動34號泉眼污染治理,一直持續至今。

在貴陽開磷化肥有限公司監控大廳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34號泉眼涌泉水的總磷濃度。公司磷石膏運行部部長陳長春介紹:“廢水處理后總磷降到了0.989毫克/升。”在34號泉眼附近,4套污水處理裝置有序運行。陳長春說:“目前,4套裝置全開,污水處理量能達到1.2萬立方米/小時。”

在磷污染治理中,污水處理裝置屬於“末端兜底”。在源頭層面,交椅山渣場堆放磷石膏由“濕法堆存”改為“干法堆存”,減少磷石膏中的含水量,降低滲漏風險。隨后又將磷石膏堆積體全面覆膜,阻止新產生的污水進入渣場底部,進一步減少原堆積體的污水滲漏。

貴陽、遵義兩市每年開展烏江流域聯合執法行動,對烏江34號泉眼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通過系列措施推進磷污染治理后,烏江總磷濃度大幅下降,干流水質已全面達到Ⅱ類標准,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

治磷,也要治漁。2018年,貴州全面取締網箱養殖,引導漁民轉產上岸,全省累計取締網箱養殖面積33543畝,烏江流域的9579畝養殖網箱也被全部拆除。

2022年3月底,《貴州省深化烏江流域生態保護專項行動方案》印發,提出深入推進烏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將烏江流域打造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范區。

吃生態飯,推進綠色發展

一大群魚兒攪動水面,迅速向岸邊聚集。“它們聽見腳步聲,以為有人來喂食了。”何岺鬆說。

網箱被拆除后,何岺鬆思來想去,去哪兒繼續養魚呢?當地政府也在思考,鎮上這麼多餐館,誰來供應烏江魚呢?

為了解決漁民轉產上岸后的就業問題和鎮上餐飲業的經營問題,烏江鎮政府引入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系統,發展起生態養魚。

何岺鬆立即決定參加。如今,何岺鬆的魚塘裡共有8條水道,水道內設有吸污機。“經過沉澱、過濾、生物處理,水質達標后再將水排出。”他說。

魚塘養出來的魚,能否保有烏江魚的品質?何岺鬆介紹:“每一條水道都有‘氣動系統’,模擬河水的流速,讓塘裡的水流動起來,養出來的魚肉質依然緊實。”

目前,烏江鎮還有大大小小約100家做魚的餐館。“長江禁漁以后,我們的魚都來自各種養殖場,本地養殖場能供應一半以上的魚。”烏江鎮副鎮長王兵說。

烏江上游,尤榮利的家就在江邊上。站在院壩裡,一眼就能看到烏江。“現在的水,清亮得很!魚也多得很。”尤榮利望著江水,一臉欣慰。

化屋村位於烏江源百裡畫廊風景區內。這些年,依托獨特的山水風光,化屋村鄉村旅游越來越紅火。尤榮利也收起漁具,開起了農家樂。2022年,化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5萬元,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態飯。

在磷污染治理方面,2018年起,貴州實行“以渣定產”。由開磷、瓮福兩大磷化工企業重組而成的貴州磷化集團進行技術革新,用磷石膏制作新型建材,提高磷石膏消耗能力。2022年10月15日,在貴州磷化集團福泉基地,磷石膏分解制酸聯產水泥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福泉基地磷石膏綜合利用率有望突破100%。2020年,貴州磷化集團實現當年新增磷石膏“產消平衡”,2022年磷石膏綜合利用率提升至80.54%。從整個烏江流域來看,2022年,磷石膏產生量643.84萬噸,利用處置量671.31萬噸,磷石膏綜合利用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優良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貴州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說。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8日 第 14 版)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