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劍河:粽子飄香時 味裡品鄉愁【8】
2023年06月21日09:35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端午將至粽飄香,傳統味裡鄉愁濃。這幾天,貴州省劍河縣柳川鎮加禾村的苗族、侗族、水族群眾聚在一起,用糯米草、筍殼、桐油籽殼等燒成草木灰,制作當地傳統的草灰粽、鹼水粽,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要過節了,常年在外忙碌的村民吳鳳雲這兩天也回到老家,和鄰居們相約著採粽葉,燒草木灰,制作傳統手工粽。
“端午節想回來跟家裡老人學點包粽子的技術,自己動手包的粽子吃起來更香,而且還能跟鄰居姊妹們聚在一起熱鬧一番。”吳鳳雲說,出門在外,這些刻在記憶裡的家鄉味,最讓人懷念,回來后,也趁機跟老人們學學傳統手藝。
“用草木灰做的粽子,味道才好,吃起來助消化,對身體也好,你們學會了以后,也要把這手藝一代代的傳下去。”村民劉德春邊講解邊給年輕人傳授制作方法。
當地的草灰粽分兩種,一種是將黑色的糯米草灰過篩后,直接與糯米拌勻,包出的粽子是黑灰色的。另一種是用干的筍殼和桐油籽殼燒成的草灰瀝水,用灰水浸濕糯米,制作的黃色鹼水粽。做法看似簡單,卻是當地人難以割舍的家鄉味。
“草木灰和桐油殼粽子的味道,我們年年都要包,丟不下,年年都想吃這個味道,又糯又香。”劉德春說。草木灰的加入,抵消了糯食的粘膩感,做出來的粽子,清香軟糯,不粘膩,易消化,淡淡的草木香,讓人回味悠長。
加禾村是一個有近百年歷史的少數民族聚居村寨,長期以來,苗、侗、水等少數民族和漢族一起和睦相處,相互交融,許多獨特的傳統民俗得以延續至今。每逢佳節,村民們都要鄰裡相約,親朋相聚,一起重溫傳統習俗,品嘗美食,共話團圓。
對於吳鳳來說,過節的真正意義是一家人能熱熱鬧鬧地經常回家團聚:“過端午節還要挂艾草,挂菖蒲,還要殺鴨子做好吃的,一家人聚在一起,開開心心、團團圓圓的,特別有氛圍。”(楊家孟、吳昌連)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