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藍 地更綠 水更清
——黔西南以生態為底色繪就綠色發展新畫卷

近年來,興義市萬峰林街道通過科學系統謀劃,養護綠水青山,使萬峰林呈現出“發展與生態、富裕與美麗”的喜人景象。通訊員 唐可可 攝
天更藍了
6月的黔西南,清透的藍天、潔淨的雲朵,與錯落有致的城市綠化遙相呼應,是身處黔西南的一種幸福。
“這幾年,興義的空氣越來越好。每天我都要沿著興義濕地公園的棧道走一走,一趟下來感覺神清氣爽不少!”已近70歲的趙世成,對城市生態環境最真切的感受,就是空氣更有“甜”味了、天更藍了,就連紅嘴海鷗、長腳鷸、池鷺、白鷺、鉗嘴鸛、大藍鷺等“精靈”也紛至沓來。
趙世成老人的感受,是黔西南空氣質量改善的真實印証。州生態環境局發布的《黔西南州2022年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顯示:全州環境空氣質量為二級,優良天數比例為99.9%,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已連續8年保持99%以上。環境空氣六項污染物監測指標年平均濃度2項下降(PM2.5、NO2)、4項持平。全州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15,同比下降2.7%,冊亨、望謨、貞豐、興義、興仁的環境空氣質量同比有所改善,安龍、普安不變,晴隆有所下降。
這是我州開展藍天保衛戰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戰績”,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全州兩級生態環境部門履職盡責的寫照。
近年來,黔西南州高位推動藍天保衛戰,全方位精准發力,環境空氣質量逐年向好、穩步提升。
藍天保衛戰打響以來,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制定《黔西南州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1+5”文件,實施藍天保衛戰攻堅作戰計劃,全面推動落實工業源、移動源、建筑工地監督管理,投入資金開展大氣污染溯源信息化分析平台建設,加強顆粒物和臭氧污染防控能力。
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18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實現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實時監控,全州環境空氣質量持續穩定。
天更藍空氣更清。在充滿無限生機的夏日裡,藍天下的黔西南為美麗中國貢獻著黔西南力量。藍天保衛戰沒有休止符,隻有進行曲,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隨著綠色發展融入經濟轉型各個領域,黔西南的天空會更加藍,更加明朗。
地更綠了
每天清晨,家住興義生態城的退休教師黃明富都要到小區四周散步。置身於綠樹環繞的游園,漫步在干淨整潔的小路上,黃明富老人心裡幸福滿滿。用他的話說,“走在這裡,滿眼盡是綠色,真是愜意極了!”
良好的環境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生態福利。2022年全州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65.99,生態環境狀況級別為“良”,與2021年相比略有提升。生態環境狀況分級描述為“植被覆蓋度較高,生物多樣性豐富,適合人類生活”……環境的提升正在改變這座城市裡每一個人的生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黔西南大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科學謀劃、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推開窗戶,看到的是滿眼的綠色﹔走出家門,伴隨著的是陣陣花香。”黃明富對生活環境的變化非常滿意,“出門散步像在逛公園一樣,舒服!”
黃明富的感觸其實代表著眾多市民的共同心聲。這樣的“感觸”,源於興義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以“兩河一湖”和集中式重要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為重,持續推進“碧水、青山、藍天、淨土”四大工程,多措並舉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帶來的改變。
城市綠化不僅代表城市形象,更為市民創造了優美的生活環境,同時對吸引投資、促進旅游業迅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城市綠化品質的提升,使每個季節裡的興義總是能以獨特的景色和魅力吸引著四方的游客。
漫步興義街頭,道路兩旁行道樹蒼翠挺拔,綠化帶裡花紅柳綠,到處一片生機盎然。傍晚時分,濕地公園水系沿岸、各處公共綠地等處人潮涌動,大人們或聊天或鍛煉身體,孩子們三五成群,無憂無慮地奔跑、嬉鬧。
“現在,我們的城市景色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漂亮,市民生活也越來越幸福。我們最喜歡在下班或者周末的時候,帶著孩子在公園裡玩,孩子高興,我們也能放鬆放鬆。”在馬嶺河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市民唐立說出了每位興義人源自內心的幸福和自信。
鳥瞰今天的興義市,綠潔淨美的街道社區,如詩如畫的園林風景,讓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更加朝氣蓬勃、生機盎然。
水更清了
這是美麗黔西南的動人景象——游客三五成群,乘船穿行在群山深處的萬峰湖上,隻見青山蔥綠,微波粼粼,湖色蔚藍。
萬峰湖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是國家“西電東送”的重要能源基地、珠江三角洲水質調劑的重要源泉和重要水源供給地。
“記憶中的家園回來了!”提起萬峰湖,興義市南盤江鎮的村民們就禁不住感慨。過去,沿湖百姓水產養殖規模擴大,網箱養魚趨於泛濫,每年投入上萬噸的飼料,導致萬峰湖水體富營養化,局部水域成了人們避之不及的“臭水湖”。不過,隨著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理念的深入,綠色生態的萬峰湖再次重現。
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推動水生態環境治理中,黔西南州責無旁貸扛起珠江流域“上游責任”,率先重拳出擊、鐵腕治污,強力推動萬峰湖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和漁民轉產上岸工作。
經過有效治理,萬峰湖水生態不斷改善。2017年底,湖面基本達到“污水無直排、航道無障礙、堤防無損毀、河道無淤泥、河面無垃圾、水域無污染”的“六無”標准。到2018年4月,全州境內的萬峰湖庫區467萬平方米養殖網箱全部拆除。
同時,萬峰湖生態治理成為最高人民檢察院直接立案辦理的首起公益訴訟案,直接推動廣西、雲南有關地區與黔西南州同步開展治理工作,萬峰湖以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水生態治理並非對非法養殖一關了之。黔西南州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堅持清網、清源、清岸、清違強力推進,強化干支同治、水岸並舉,同步推動綠色產業加快發展,宜居家園建設,持續鞏固水生態治理成效。
如今,萬峰湖網箱全無,一江碧水南去,兩岸美麗鄉村串珠成鏈,特色農業、鄉村旅游漸成體系。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萬峰湖保護條例》於今年1月1日起施行,為萬峰湖的保護和污染防治提供了法治上的“標尺”,也吹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號角。
萬峰湖的治理成效只是黔西南州生態惠民的一個縮影。
從城市街角到田野鄉村,從萬峰湖畔到峰林山巔,片片綠色點綴金州大地。近年來,黔西南州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不斷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方式多、舉措實、亮點凸顯,在全社會營造生態環境保護的濃厚氛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近年來,州生態環境局先后走進興義市第十小學、興義師院附中等學校,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知識進校園宣傳活動,號召廣大師生行動起來,做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員,影響帶動身邊的家人、朋友,爭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行動者、宣傳者。
同時,還通過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家庭等方式,引導群眾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推廣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導大家用心、用情、用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黔西南。
如今,在黔西南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處處綠意濃濃,綠色已然成了發展的最美底色,生態環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官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