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銅仁視窗

沿河:種桑養蠶辟新路 抽絲制被暖萬家

2023年06月20日16:37 |
小字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自古以來我國便有種桑養蠶的傳統,因其成品具有柔軟輕薄、透氣吸汗、防霉抗菌、經久耐用的特點,至今仍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優良的養蠶傳統當然要繼承,在沿河自治縣黑水鎮就有這樣一家從種桑養蠶,再到抽絲制被的蠶絲被加工坊,全是消費者看得到的真材實料,因此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種桑養蠶辟新路。鄒琴印攝

種桑養蠶辟新路。鄒琴印攝

近日,筆者來到該鎮建權村桑葉基地,連行成片的桑樹郁郁蔥蔥,煥發出勃勃生機,村民們正搶抓農時採摘桑葉,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的蠶現在已經到了五齡期,需要的葉子量有點大,我們就帶著工人一起來這桑園裡採摘葉子,這下雨天不能喂濕的葉子,採摘回去之后,還需要晾干后才能喂蠶。”建權村建權蠶業負責人項雄說。

種桑養蠶辟新路。鄒琴印攝

種桑養蠶辟新路。鄒琴印攝

據了解,該基地是建權村村民項雄發展的。2021年,在沿河縣城開蠶絲被加工店的項雄為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決定在老家建權村發展蠶業,自己種植桑樹,養蠶制被。

在開辦蠶絲被加工坊之前,項雄在蠶廠上班多年,因他勤奮好學,很快掌握了養蠶、制蠶絲被的技術要領,現在種桑養蠶對於項雄來說也是輕車熟路。通過兩年的努力,項雄的桑樹基地從52畝擴建到280畝,養蠶量逐漸增加,基地的用工量也隨之擴大。

種桑養蠶辟新路。鄒琴印攝

種桑養蠶辟新路。鄒琴印攝

“自從這農場開起以后,我隨時都在他們基地栽樹、除草、薅樹、上肥料、打樹葉,80塊錢一天,既方便照顧家庭,又增加一份收入。”建權村村民盧霞英說。

老蠶欲作繭,吐絲淨娟娟。走進建權蠶業的蠶房,隻見一排排蠶架整齊地擺滿房間,一隻隻白白胖胖的蠶寶寶躺在蠶架上,工人們正忙著給它們喂食桑葉。一大把翠綠的桑葉撒下去,就聽見一陣陣“嘶嘶嘶”的聲音,不一會兒,大片的桑葉就隻剩葉脈留在蠶架上。

種桑養蠶辟新路。鄒琴印攝

種桑養蠶辟新路。鄒琴印攝

“這批蠶經過我們26天的喂養,大概3天就可以吐絲了,預計蠶繭產量在600斤左右,下一步,我們將放到我們的加工房進行加工,抽絲,做成蠶絲被。”項雄說。

走進項雄的蠶絲被加工店,筆者看到一個個雪白的蠶繭被工人剝落倒入抽絲設備當中,不一會兒,一張完整的蠶片便呈現眼前。蠶片在經過高溫消毒、洗滌后就變成了雪白的蠶絲片。

種桑養蠶辟新路。鄒琴印攝

種桑養蠶辟新路。鄒琴印攝

一張張雪白的蠶絲片經過稱重、分割、拉扯,根據顧客的要求選好尺寸,再一層一層重疊在被套內膽上,后將被套翻轉固定,一床嶄新的蠶絲被就做好了。項雄告訴筆者,以蠶絲為內質的蠶絲被具有貼身保暖、蓬鬆輕柔、透氣保健等得天獨厚的品質,能在極短時間內將被內溫度維持在體溫相應范圍,寒冷時保持熱量、炎熱時自動向外排出多余熱氣,具有冬暖夏涼的神奇功效。顧客上門都能看到現場拉制,買得放心。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來買這個蠶絲被了,第一次蓋了以后感覺非常好,這個蠶絲被非常地輕薄,冬暖夏涼,給人的感覺十分舒適,所以決定再來買一床。”顧客田小芳說。

種桑養蠶辟新路。鄒琴印攝

種桑養蠶辟新路。鄒琴印攝

蠶桑產業是綠色產業,種桑養蠶生產周期短,可實現當年栽桑、當年養蠶、當年獲益,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目前,項雄的蠶桑基地一年能夠養5批蠶,一批次喂養蠶蛋18張,生產蠶絲200余斤,全年蠶絲出產量1000余斤,產值36萬元。接下來,項雄將採取“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村民種桑養蠶,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開啟增收致富“新絲路”,為鄉村振興穩步推進添磚加瓦。(楊洪、鄒琴印)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