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銀行“興農貸”助養蛇小伙走上致富路

2023年06月02日12:18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提到蛇,很多人避而遠之,90后小伙熊偉卻跟蛇朝夕相處,靠養蛇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有貴州銀行助我一臂之力,預計今年收入能增加200多萬。”

外出取蛇“經”

“蛇渾身都是寶,是頗為重要的中藥材,蛇皮、蛇膽、蛇肉都可以入藥。2022年,我的收入有50來萬,雖然疫情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但收入還是保持總體穩定。”熊偉盤起了去年的賬,靠養蛇賺錢,他很自豪。

今年30歲的熊偉是德江縣煎茶村的村民,已經在村裡養蛇8年。其實,他與蛇的緣分還可以追溯到更早,“自懂事起,家裡就開始養蛇。那時候是家庭作坊的形式,沒有系統的養殖技術和廠房。”

雖然從小就和蛇打交道,有一定的養蛇經驗,但要真正把蛇養出效益,還得依靠過硬的技術。“對於蛇養殖業來說,一點失誤都可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且這損失將會是不可估量的。”

為了學習到核心技術,熊偉從2016年開始,先后到廣西、武漢、湖南等地的養殖場拜師學藝。“在養殖場當學徒,沒有工資,還要交學費呢。”

學徒期間,在養殖場,熊偉每天除了准備飼料、給蛇舍消毒打掃衛生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養殖方面的技術研究上。“蛇在什麼溫度下不容易生病,怎麼判斷是否生病,需要喂什麼藥,什麼成長階段喂什麼飼料。這些都是需要掌握的技術。”

通過不斷累積經驗,反思總結,一年多的時間裡,熊偉便掌握了科學養殖蛇的基本技術。

蛇業初見成效

一年后,熊偉回到家鄉開始辦理各種養殖手續,並對家裡的養殖場進行系統的整改。“老家這邊有塊空地,地勢平坦開闊,建廠房剛好。”熊偉先后投入30多萬元的資金,陸續蓋起3棟蛇舍,可養殖蛇苗2萬多條。

由於蛇對於生存條件要求比較嚴苛,熊偉特意在蛇舍安裝了溫控加熱設備,恆溫、恆濕,最大程度滿足蛇對生存環境的需求,保証蛇的存活率。“自己第一次獨立養蛇,必須小心再小心。”

除了在外學習的養殖技術,熊偉平時還通過網絡平台來完善養殖知識,時常與養殖場的師傅聯系,交流養殖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問題,提升自己的養殖實操水平。在精心經營下,熊偉的養殖事業有了起色。

養蛇的周期基本在一年左右,每年10月開始集中銷售。截至2022年底,養殖場出欄了價值300萬元的蛇。熊偉飼養的蛇藥用價值高、質量好,深受省外藥用公司青睞。

貴州銀行伸援手

今年年初,隨著訂單的增加,熊偉計劃擴大養殖規模。對於養蛇剛剛起步的熊偉來說,這是一個大工程,“現在的蛇舍場地在住家戶附近,無法擴建,隻能搬遷。搬遷新建蛇舍需要一大筆錢,新購蛇苗、蛇飼料也需要錢。”熊偉一測算,手裡的資金不足以支撐“搬遷擴建”計劃。

正在為資金犯難的熊偉看到前來鄉鎮宣傳“興農貸”的貴州銀行德江支行工作人員,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詢問相關政策。德江支行客戶經理了解到情況后,上門調研,收集資料后,僅2個工作日便為熊偉申請到20萬元興農貸。

資金到賬后,熊偉立即對養殖場進行搬遷和擴建。養殖場由原來的600平方擴建到如今的2500平方,投入200萬的蛇苗。優化養殖環境的同時,還增加修建了孵化室。

從前是從外地購買蛇苗,不僅費用高、手續麻煩,蛇苗存活率還低。有了孵化室,完善的硬件設施和對養殖技術的實踐,大大提高蛇種的存活率和孵化率,孵化率高達95%。

“就目前所了解到的行情,養殖蛇這個行業目前還是處於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5月初就已經與省外5、6家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預計今年收入能增加200余萬元。”熊偉高興地說。

按照養殖場現有的規模,在2023年底銷售額可以達到200多萬元。如今,父母幫襯著管理養殖場,生活已沒有太大的壓力,熊偉憑借著養蛇增收致富,他相信日子會越過越紅火。(呂燚)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