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孵化”創業夢想
——貴州電子信息職院“校企合作工作室”碩果累累

學生,在很多人看來,他們的任務就是“學習”。但是在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貴州電子信息職院”),這裡的學生除了學習,還在“創業”。通過“校企合作工作室”,不少學生把創業項目從想法變成現實,在這裡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7年,貴州電子信息職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系與凱裡雲翰智慧城市管理運營有限公司,聯合成立貴州電子信息職院軟件技術研發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並於2021年被評為“貴州省職業教育興黔富民行動計劃軟件技術專業黔匠工坊”。
貴州電子信息職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的過程中,工作室不僅關注學生的技能提升,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工作室採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機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創業素養。
通過建立項目孵化和創業扶持體系,工作室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和資源的平台,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嘗試、探索與創新。“這一體系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使他們能將所學知識與技能應用於實際項目中,從而培養出具備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術人才。”
在工作室的支持和鼓勵下,學生們在創新創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截至目前,工作室已成功孵化和扶持了6家優秀的創業企業。這些企業的成功、成立充分體現了工作室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優勢和成果,同時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台和實踐機會。這一成就既彰顯了工作室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的努力,也凸顯了學生們在創業領域的強大潛力。
可以說,在“人才驅動”的當下社會,“夢想激活”與人才群落相互伴生。教育是育人,更是造夢。
貴州電子信息職院認同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的思想觀念,依靠學院的技術積累、師資積累、成果積累、辦學經驗積累、文化積累等優勢,善待每個學生的想法、激活每個青年的夢想。
隨著時代的演進,職業教育迎來了土肥水美的“黃金生長期”。而產業環境、產業轉型的高歌猛進,一方面為職業教育提供了廣闊舞台,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當下職場出現了“新藍領”人群,這需要職業教育做出積極調整,對接“新青年”的內心、對接他們的訴求。
據介紹,在工作室的扶持下,所孵化的貴州轅書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教育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不僅為凱裡十三小成功開發了學生能力測評系統,系統反饋良好,為小學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還開發了字初識APP,專注於學齡前兒童的識字教育,為孩子們打下扎實的基礎。
在2022年的互聯網+創業創新大賽貴州省賽區中,字初識APP榮獲金獎,充分體現了創新創業教育在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貴州電子信息職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工作室致力於以項目為紐帶,搭建與企業之間的橋梁,深化產教融合,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通過實際項目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在技術研發、創新設計、團隊協作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同時,積極與各類產業合作伙伴建立合作關系,整合資源,形成產業鏈協同創新的良好生態。借助企業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實習平台,使學生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快速成長、提高自身技能。工作室注重創新研究,以解決行業痛點和實際需求為導向,開展前沿技術研究和應用開發。通過項目孵化、創業創新等形式,推動產學研相互交流與碰撞,提升工作室整體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
截至目前,在政務信息化升級方面,工作室已成功完成了8個重點項目,提高了政務數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台和實踐機會。
在技術支持方面,工作室為超過20家企業提供了專業的技術服務,幫助他們解決了在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等方面的一些難題。
此外,工作室還積極投身鄉村振興項目,為對口幫助的天柱縣高釀鎮邦寨村開發村級管理系統,助力鄉村經濟和社會發展。
工作室逐步在少兒教育、交通運輸、政務信息化領域展現出了不俗的成績,憑借一系列實際成果展示了其社會服務能力和對行業發展的貢獻,受到了各方的好評。(貴州電子信息職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