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上市公司2022年營業總收入508.37億元,同比增長87.14%
新能源頭部企業“頭雁”效應凸顯

本報訊(記者 袁航)近日,貴州36家上市公司陸續發布2022年年度報告,盈利能力、資產質量、融資規模等方面均取得較好成績,營業總收入突破3000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以中偉股份、振華新材、安達科技三大頭部企業為代表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產業表現最為亮眼。
年報顯示,上述三大頭部企業202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08.3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7.14%,佔貴州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產業2022年度營業總收入的47.72%,產業引領的“頭雁”效應凸顯。據統計,貴州省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總產值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倍增,2022年全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065.27億元。
亮眼成績的背后,是企業積極有效利用資本市場的結果,也是資本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功能,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實現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的實踐和體現。3家公司均為2020年后才上市的企業,其中,安達科技今年3月完成新三板轉板並登陸北交所。時間雖短,但企業有效利用資本市場的效果顯著。
自上市以來,三大頭部企業通過IPO、定增、可轉債等方式實現直接融資137.63億元。目前還有60億元融資正在推進中,為企業抓住、抓穩、抓好產業爆發“風口”奠定了堅實的資金基礎,形成擴大再生產的強大保障,有效提升企業市場知名度和價值認可度。
據了解,中偉股份在2021年和2022年先后通過定向增發實現直接融資93.07億元,助力企業迅速實現擴能提效。2022年,中偉股份三元前驅體和四氧化三鈷合計銷售量近22萬噸,三元高系產品出貨量佔比超過70%,三元前驅體市場佔有率達27%,連續3年保持行業全球第一。振華新材在2021年完成IPO后,於2022年啟動的60億元定增預案在今年2月獲得証監會同意注冊批復,資金將主要投入義龍基地(三期)正極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
2022年,貴州已培育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規上企業35家,以中偉股份、振華新材、安達科技為代表的本土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和以寧德時代、比亞迪、中科電氣等為代表的頭部企業在黔布局形成良好協同互補效應,上、中、下游形成耦合之勢,產業發展優勢明顯、勢頭強勁、前景廣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