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5·12國際護士節丨黔東南急診科護士:有速度更有溫度

2023年05月12日08:2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急診科,醫院接診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線。與時間賽跑、與疾病戰斗……在這裡,每天都上演著驚心動魄的場景。

2023年5月12日是第112個國際護士節。節日來臨之際,筆者走進這個群體,切身感受急診人的速度與溫度。

“見証無數生命的脆弱與頑強”

四月底,黔東南州天氣放晴,陽光把擺放在丹寨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門前的救護車照得越發明亮。

在急診科,王開秀身著后背印有“120貴州急救”字樣的大紅色沖鋒衣,坐在桌前認真翻閱當天的120出診記錄,眼睛不時朝室外停放救護車的方向張望。

王開秀和同事正在搶救急診病人。受訪者供圖

王開秀和同事正在搶救急診病人。受訪者供圖

“今天跟急救車出了兩趟,有急救電話,醫生和護士必須在3分鐘內出車。”繃緊神經,隨時“迎戰”。1988年出生的王開秀,已在丹寨縣人民醫院工作了11年,其中9年在急診科。這期間,她見証了無數生命的脆弱與頑強。

提及首次出120急救的場景,王開秀記憶猶新:大霧天氣,加之當時鄉村路面不好,車輛行駛緩慢,生怕病人中途出現意外,一路心驚膽戰,好在患者最后轉危為安。

急診護士每天處置各種緊急事故,既要速度也要溫度。作為急診人,大家都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患者減輕痛苦,帶來生的希望。這是王開秀和同事對這份職業的認知。

近年來,丹寨縣人民醫院先后建立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新生兒及兒童救治五大急診急救中心,全院搶救成功率逐年上升。2022年,該院急診病人搶救成功率達到99.6%。

“做永遠在路上的護士”

從早上8點到中午,不到50米的急診科走廊內,貴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護士周長敏走了5980步,折合約4公裡。

“這還不算多,有時候幾萬步。”周長敏淡定地說。

步數多,是急診科醫生和護士忙碌的最好詮釋。

周長敏。受訪者供圖

周長敏。受訪者供圖

作為黔東南院前急救網絡醫院三級急救站,貴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承擔著凱裡及周邊轉來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務。

急診手術、插管、注射抗蛇毒血清……每天來急診科就醫的患者絡繹不絕,周長敏基本沒有停息時間,很多時候吃飯隻能“應付”。

“穿上白大褂,很神聖。”這是學生時代的周長敏對醫護人員的初印象。2017年畢業后,她終於如願以償穿上白大褂,站在了救死扶傷的第一線。

有辛苦,有委屈,也有成就。這是周長敏從事護理工作以來最大的感受。有一次,周長敏幫小孩輸液,因孩子太小血管不好找,不小心扎漏了針,被小孩家長狠狠數落了一番。

“當時覺得很委屈,但現在自己做了母親,也能理解作為媽媽當時的心情。”周長敏坦言,將努力做一名永遠在路上,平凡而美麗的前行者,絕不辜負家人和患者對自己支持與厚愛。

“累並快樂著”

無論走在哪,總是笑呵呵。這是筆者對凱裡市下司鎮衛生院護士吳如雙的第一印象。

作為長期扎根基層的護士,吳如雙最大的感受是變化。

吳如雙為患者輸液。楊建敏攝

吳如雙為患者輸液。楊建敏攝

“以前衛生院狹窄,搶救設施設備有限。”吳如雙告訴筆者,2022年,下司衛生院搶抓機遇,被列為貴州首批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項目,醫療環境、人才隊伍、醫療設備等得到極大改善。同時,黔東南州還將下司鎮衛生院納入全州120院前急救24小時統一調度。

“作為旅游景區,下司鎮游客較多,所以突發情況和急救需求都比較多。”黔東南急救中心龍通武介紹,為此,州級層面持續加大基層衛生院醫護人員急救知識培訓力度,目前全州已培訓1.6萬余人次。

累並快樂著。從事11年護理工作,吳如雙更多的收獲來自患者的贊譽和惦念。她說,有時患者康復后,會為醫護人員買來小零食物以表謝意,大家內心都很感動。

“作為基層護士,沒有轟轟烈烈,隻有日復一日的堅守。”吳如雙語氣堅定。

近年來,貴州始終把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作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來抓,廣大護士牢記誓言,不忘初心,秉承光榮傳統,弘揚南丁格爾精神,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王秀芳、任洪召)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推動“四好農村路”邁向高質量發展
  切實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不僅助力我國農村交通運輸整體改善、面貌一新,更讓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貴州遵義楓元至苟壩,一條風景大道將沿途眾多旅游資源串線連片,讓游人“快進慢游”﹔四川雅安龍蒼溝熊貓翠竹長廊,公路接山川、連林田,與特色村居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黑龍江五常,混凝土水泥路鋪到農民家門口、修到田間地頭,一輛輛貨車滿載稻米送往全國各地……“五一”假期,多條全國“最美農村路”吸引游客紛紛前往“打卡”。一條條蜿蜒縱橫的農村公路,串聯起祖國的壯美山河,托舉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暢通社區“微循環”,形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政策解讀)
  一頭連著社區居民,一頭連著個體戶、小企業,社區商業如“毛細血管”般讓城市經濟“微循環”越發暢通——自2021年5月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以來,2批次80個試點地區共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超1400個、服務居民3200多萬人。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在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目標,形成多業態集聚的社區商圈,既惠民生,更促消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