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2023數博會

數字變革 引領創新:貴州工業企業兩化深度融合 數字化轉型賦能實體經濟

2023年05月13日09:14 | 來源:多彩貴州網
小字號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石琳婕)5秒!這是吉利動力總成貴陽制造基地裝配車間“搭上”MES系統數字化升級改造后,裝配車間百余機台協同提速的具體時間,更是單台產品制造成本降低10%的關鍵。

2萬噸!這是不久前貴州山王果健康實業有限公司對外公布的最新整體產能數據,標志著其已然實現刺梨種植、生產、產品包裝、產品運輸全程可視化、數字化管理。

縮短50%!隨著面向智慧決策與智能制造的數字化轉型項目正式投入使用,航天江南集團航天風華智能產線迄今已實現生產周期縮短過半的成效,且還達到一套產品一套數據的電子記錄管理。打造“網絡+數據+算法+算力”協同化高端電子元器件制造新體系值得期待。

……

2022年4月12日,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五部門聯合制定印發《支持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計劃近5億元財政資金,圍繞企業、區域、生態等多個角度,系統性加大對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

就《措施》印發后的這近一年時間,貴州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如何?兩化融合程度達怎樣規模?記者近期走訪調研了貴州多家不同行業、不同類別的工業企業,發現這一改革已不僅是單個企業的行為,更是整個產業鏈,整個領域的協同升級。

“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問題”

今年,是王海入職貴州山王果健康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王果)的第三年,也是貴州山王果打造“5G智慧工廠”的第三年。

當其接受記者採訪時,問及如何行之有效地全面提升產品生產和管理流程的智能化水平,現擔任公司信息部總監的他坦言:“加強基礎建設,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問題,是做牢數字化應用的第一步。”

為何有為此感悟?王海介紹,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前,山王果設備未聯網,車間設備處於離散狀態,並且缺乏統一的數據管理平台和有效的能源消耗監管,如果想要實時監管生產流程,優化生產工藝,在降本增效的同時,還能嚴格把控產品質量,困難重重。

簡而言之,彼時山王果想要管控生產,了解能耗狀況,或者回復客戶訂單進度,得靠翻找大量工單、設備巡檢記錄單等,費時費力,不利於生產工藝優化和產品質量追溯,對管理者而言,可能還會出現“企業失控”的局面。

“5G智慧工廠項目啟動之初,我們就致力於採用‘1+1+4+N’的新型智慧體系架構,即一張融合網絡,一個數據匯總平台,連接4大生產要素,催生N個5G智慧(智能)應用。”王海告訴記者,通過三年的建設,山王果從優化食品深加工工藝流程、生產管理模式的源頭和底層出發,通過工業網絡化、全流程覆蓋,現已實現精益生產,敏捷制造、精細管理和智能決策的數字化轉型。

據悉,與原來的生產模式相比,數字化轉型后山王果產能提升近4倍,整體產能最終將達到2萬噸。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面臨諸多業務難點與痛點,主要表現在業務流程沒有全面數字化、數百個系統產生數據孤島、數據標准不統一、缺乏大數據平台、業務場景未開展有效運營等方面。

日前,記者來到位於貴陽市白雲區的吉利動力總成貴陽制造基地裝配車間,看到近20台AGV小車有序穿行,自動化產線滿負荷運轉,隨著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操控著設備,一台台發動機陸續下線。

“隻有打通數據在整個產業鏈條中端到高端的流轉,避免出現單個節點無法打通形成的‘數據孤島’,才能真正發揮數字化轉型的作用,提升整個產業鏈條的效率。”貴州吉利發動機有限公司應用系統支持經理陳乃昆說。

“我們預計今年能達成產能超20萬台。”貴州吉利發動機有限公司公共關系高級經理張晨告訴記者,產能的高效提升,皆源自企業MES系統(制造執行系統)的升級改造。

張晨介紹,對於工人需求最大的裝配車間,基於MES系統對生產線升級改造后,相比傳統生產線全線人工投入量降低20%,單位產品電耗降低15%,一次性合格率提高2%。

企業是變革與創新的主體。近年來,貴州裝備制造企業在工業創新體系裡面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在全鏈條創新中發揮著較大導向作用,一大批創新企業脫穎而出。

以航天江南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江南)為例。作為國內唯一的專業配套相對完整的防御裝備系統科研生產戰略后方基地,在電源、微特電機、伺服機構、繼電器、電連接器、特種方艙等產品的研制生產領域具有較強的優勢和協作配套能力。

然而,面對公司提升企業管理、產品質量和效率,以及在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方面,公司網信部部長謝軼則告訴記者:“打破數據孤島,解決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協同效率低等問題,關鍵在於從全局視角、基於用戶需求,構建起‘端到端’的業務流程。”

“目前,我們圍繞智慧決策系統、智能生產線,已基本完成面向智慧決策與智能制造的數字化轉型項目。”3月23日,記者走進航天江南,網信部信息化處處長陳誠打開“科研生產綜合指揮調度平台”,向記者進行了系統地介紹。

集團級智慧決策系統(企業大腦)建設,即建立了涵蓋主要管理業務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精准決策、精益運營的智慧企業管理體系,實現流程全在線、業務全在線、數據全打通。實現基於大腦實現型號任務綜合指揮調度決策平台、經營計劃在線協調指揮平台,為型號任務科研生產、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業務全景圖和信息流、數據流的完整可視化呈現,以數據為價值載體迭代提升經營活動中的效率,實現“挂圖作戰”,提升對管理經營和科研生產的支撐作用。

與此同時,航天風華智能產線和凱星液力智能柔性總裝線的建設,則為生產賦能,降本、提質、增效,為企業帶來更大發展空間,打造一批新的業態,帶動傳統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

“下一步,我們將依托現有智能制造基礎優勢,打造、佔領智能制造前端,促進新的業態產生,在工業控制、邊緣計算等領域派生出新的產業,擴展產業鏈和市場空間。同時助推科技創新多鏈條持續融合,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合作伙伴數字化改造,支撐上下游企業之間設計、採購、生產、銷售、物流等全過程信息協同,促進上下游高效貫通,提高生產、服務的質量和效益,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探索以數字經濟為紐帶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新路徑”謝軼說。

相關統計顯示,去年,貴州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到53.4,較上年提高3.6,增幅為近5年來最高。產業數字化佔比超過90%,數字經濟增速連續7年保持全國第一。這意味著,當前越來越多的貴州工業企業決策者重視並帶領企業邁入了數字化轉型道路。

基於此,記者在採訪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閔江濤時,他介紹:“下步,貴州將繼續安排財政資金,用於支持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並且全年可申報兩化融合項目。”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推動“四好農村路”邁向高質量發展
  切實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不僅助力我國農村交通運輸整體改善、面貌一新,更讓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貴州遵義楓元至苟壩,一條風景大道將沿途眾多旅游資源串線連片,讓游人“快進慢游”﹔四川雅安龍蒼溝熊貓翠竹長廊,公路接山川、連林田,與特色村居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黑龍江五常,混凝土水泥路鋪到農民家門口、修到田間地頭,一輛輛貨車滿載稻米送往全國各地……“五一”假期,多條全國“最美農村路”吸引游客紛紛前往“打卡”。一條條蜿蜒縱橫的農村公路,串聯起祖國的壯美山河,托舉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暢通社區“微循環”,形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政策解讀)
  一頭連著社區居民,一頭連著個體戶、小企業,社區商業如“毛細血管”般讓城市經濟“微循環”越發暢通——自2021年5月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以來,2批次80個試點地區共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超1400個、服務居民3200多萬人。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在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目標,形成多業態集聚的社區商圈,既惠民生,更促消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