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2023數博會

貴州工業創新引領勇闖“轉型關”

2023年05月13日09:12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貴州省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實驗室裡,從環境功能材料到新能源電池材料,從應用基礎研究到規模化生產,新興產業“種子”已經種下,正在發芽﹔

貴州高峰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廠房裡,不斷制造出各種先進石油鑽採機具,從過去被技術“卡脖子”,發展成為全國石油鑽採機具10強企業,用事實証明:過硬技術才是硬通貨、才是核心競爭力﹔

銅仁市大龍開發區的循環經濟工業集聚區裡,200多家工業企業抱團發展,在生產成本、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渠道等方面形成競爭優勢,釋放聚集效應,新型功能材料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佔據著重要地位﹔

…………

這樣向“新”而行、向“高”而攀的故事,每天都在貴州工業領域精彩上演。堅持創新引領、注重協同高效,貴州工業勇闖“轉型關”,質量效益明顯提升。2022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25.5%、高於全國增速29.1個百分點,工業稅收增長37.8%以上,佔全省稅收比重達47%,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創歷史新高。在這片土地上,新型工業化的步伐正越走越快,越走越穩。

向新興產業轉

3月7日,振華新天電子元器件產業園,數百名工人拉滿弓、趕進度,朝著年底建成的目標全速推進。

這一投資30億元的項目建成投產后,中國振華(集團)新雲電子元器件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振華集團雲科電子有限公司等7戶企業將實施26個技改項目。

中國振華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肖立書介紹,“十四五”期間,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預計投資150億元,大力實施電子元器件產業升級、鋰離子正極材料、集成電路晶圓生產線等工程。全力推進貴陽新天電子元器件產業園、沙文集成電路產業園、沙文新能源材料產業園和黔西南義龍電池材料產業園建設,加快構建電子元器件產業生態鏈。

中國振華的發展思路,正是當下貴州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生動寫照。

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准”“貴州優勢”的標准,經過反復遴選,貴州優化調整十大工業,產業發展方向聚焦包括現代化工、基礎材料、大數據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及電池材料等新興產業,探索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這是贏得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

在各項利好政策支持下,貴州成為諸多頭部企業戰略布局的重要板塊。它們深度嵌入貴州新興產業發展,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實現產業迭代升級,推動貴州工業實現新跨越、形成新格局。

2022年,全省完成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一核兩區”規劃布局,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產值連續兩年倍增,2023年有望繼續倍增,實現三年打造一個千億產業的創舉。聚焦服務“東數西算”工程,貴州加快發展以數字產品為核心的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速達45.9%。

2023年的發展目標明確:全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佔比將提高到18%以上。

向“專精特新”轉

“通過生產線上的‘五軸三維測量機’激光掃描,3至4分鐘就完成上百萬個數據的收集與分析處理。”貴州安吉華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人員雷遠欣告訴記者,智能加工生產線貫通后,加工一個飛機發動機葉片時間比之前人工操作縮減一半。

安吉華元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參與研發的高導葉片電火花微孔加工智能生產線,填補了國內電加工智能生產線空白。歷經多年積累,企業已掌握50余項國家授權專利,獲多個國家和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

全省不斷涌現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重要力量。這些企業生產的航空航天用熱電池、伺服控制系統、微型電磁繼電器等30余個產品,填補了國內行業發展空白。相關統計顯示,僅2022年全省新增國家級“小巨人”企業50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28戶。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成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載體,貴州從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深入推進企業數字化賦能、促進中小企業培育孵化、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台和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強“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

自去年2月貴州股權交易中心設立“專精特新”專板以來,目前已有104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在專板挂牌展示,累計助力28家“專精特新”企業實現股權融資29.4億元﹔40家挂牌展示企業正處於上市培育輔導中,4家已成功轉板高層次資本市場。

“我們深刻感受到各級政府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當公司面臨技術瓶頸時,政府牽線院校專家幫忙解決難題﹔當企業面臨融資、人才等困難時,有關部門又及時提供相關服務,如今企業發展勢頭越來越好。”中安科技集團技術總工龔遠亮說。

為加快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貴州公布《貴州省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實施細則(暫行)》等相關政策,在促進包括“專精特新”在內的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對行業領軍企業賦能“專精特新”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

下一步,貴州將在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等方面,分層分類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推動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向產業集群轉

2023年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構建具有強大內生動力的產業生態作為長期努力方向。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效率源泉正在從規模主導向生態主導轉變,我們要積極順應大勢,創新構建各類參與主體和支撐因素緊密互動、有機協同的產業生態,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項長權表示,全省各地要引導企業強化發展協作化、分工精細化理念,讓大企業當“鏈長”、小企業做配套,提升服務企業質量,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增強集群集聚效應,提升整體效能和抗風險能力。

依托資源優勢,各地形成了一批特色產業集群。貴陽市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正與華為合作在貴安新區落地存儲、智能終端等產業,加速形成以華為作為牽引的硬件制造產業集群﹔大力實施電子信息制造業攻堅行動,持續培養和引入7家以上海信供應鏈企業,提高了產品本地配套率。

貴州福泉磷化工產業集群,已構建起了以磷化工生產為核心、下游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環節緊密協作、上游化工裝備制造有力支撐的產業鏈一體化協同機制,聚集的80余家企業產值超260億元。

從單一的吉他生產發展到銷售、物流、培訓、箱包等配套產業集群,遵義正安經濟開發區的吉他產業園配套企業已有126家,基本形成閉合產業鏈,年產量從最初的20萬把發展到600余萬把。

產業協同成鏈、特色集聚成勢。下一步,貴將州錨定“六大工業基地”,大力發展現代能源、資源精深加工等基礎產業,加快發展醬香白酒、生態食品等特色產業,新能源電池及材料、大數據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取得新突破,推動各個產業加快佔據產業鏈重要位置,構建富有貴州特色、在國家產業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江婷婷)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推動“四好農村路”邁向高質量發展
  切實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不僅助力我國農村交通運輸整體改善、面貌一新,更讓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貴州遵義楓元至苟壩,一條風景大道將沿途眾多旅游資源串線連片,讓游人“快進慢游”﹔四川雅安龍蒼溝熊貓翠竹長廊,公路接山川、連林田,與特色村居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黑龍江五常,混凝土水泥路鋪到農民家門口、修到田間地頭,一輛輛貨車滿載稻米送往全國各地……“五一”假期,多條全國“最美農村路”吸引游客紛紛前往“打卡”。一條條蜿蜒縱橫的農村公路,串聯起祖國的壯美山河,托舉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暢通社區“微循環”,形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政策解讀)
  一頭連著社區居民,一頭連著個體戶、小企業,社區商業如“毛細血管”般讓城市經濟“微循環”越發暢通——自2021年5月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以來,2批次80個試點地區共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超1400個、服務居民3200多萬人。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在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目標,形成多業態集聚的社區商圈,既惠民生,更促消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