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實現工業大突破 打造富有貴州特色新型工業化

1月17日,轟隆隆的機械聲中,貴州省冶金化工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轉化公司一片繁忙。白色粉末經激光高溫燒結之后,工業級的3D打印產品便開始成型。
經過前期的積累,研究所目前已建成2個系列生產線共計8台工業級生產設備,均為貴州省首台/套工業級增材制造(3D打印)裝備。此外,研究所還自主研發了冷卻系統,產能提高了30%。目前,公司已成長為國內行業領先的企業。
今年一季度,研究所預計將再增加3台3D打印設備。“目前3D打印在貴州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將積極培育本土市場,服務貴州工業產業,為新型工業化提供科技支撐。”貴州省冶金化工研究所所長古文全對記者說。
2021年3月,貴州省委省政府印發《實施工業倍增行動奮力實現工業大突破的意見》,提出聚焦聚力產業集群發展、著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強化重大項目支撐、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工業綠色低碳循環轉型六個方面的重點任務,打造富有貴州特色、契合時代特征的新型工業化體系。
規模化發展,做大總量做強規模
2021年,貴州繼續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其中,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深入實施“萬企融合”“百企引領”,軟件業務收入增速居全國第一。
此外,貴州搶抓機遇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振華新材料、中偉新材料等企業加快成長。去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0余戶。3戶企業成功上市。
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正在加工中的環形鍛件。
2021年,貴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9%,兩年平均增長8.9%。19個重點監測的工業行業中12個行業實現增長,其中8個行業增長達到兩位數。總體上來說,貴州工業企業效益繼續向好,實體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加大資金扶持、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效能……貴州多措並舉不斷激發企業的發展活力,尤其是積極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帶動了一批上下游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除了開展培育本土市場主體之外,貴州也在持續推進招商引資,缺什麼引什麼,以招商引資做大增量,並致力於從中培育出更多的經營主體。
抓項目、擴投資,是貴州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抓手。2021年前11月,貴州省引進工業產業項目2578個,合同投資額同比增長81.35%,開工項目1062個、開工率41.18%,投產項目1339個、投產率51.92%。
隨著一大批重大項目在全省各地推進和落地,貴州十大工業產業的“底盤”不斷被夯實。去年前11個月,全省十大工業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625.04億元,同比增長15.2%﹔十大工業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
高端化引領,科技創新提質升級
貴州工業大突破的實現,既求量更求質,尤其是工業綠色發展水平。近年來,貴州一直在加快先進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工藝的推廣與應用,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2021年12月24日,寧德時代貴州新能源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制造基地項目在貴安新區正式開工。據悉,項目總用地面積約1435畝,規劃建設年產60GWh。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寧德時代將深耕貴州,全力以赴把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為貴州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現如今,大數據已成為世界認識貴州的一張重要名片。近年來貴州也在搶抓數字技術變革機遇,鞏固大數據先行優勢,強化數字經濟為傳統制造業賦能。
2015年6月,貴州省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設貴州工業雲公共服務平台,貴州推進工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大幕就此拉開。經過多年發展,涵蓋物流運輸、土木工程等多個行業的貴州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建成。
在貴州長征輸配電電氣有限公司的雲平台上,電流數據每兩秒更新一次,用電信息實現全周期自動化監管﹔在興仁市興筑商砼有限公司,依托“砼智造”平台的遠程操控,2個人就能勝任以前需8-9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在智能化技改項目的賦能下,企業的生產、管理、經營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年來,貴州的工業企業紛紛利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登雲”“上雲”,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深化應用。其中,貴陽市已推動實施大數據融合應用項目212個,帶動469戶實體企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
當下,貴州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之路正步入快車道。到2025年,貴州省將建設融合標杆項目200個以上,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提升到60以上。
集約化生產,建強工業全產業鏈
這些天,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北部工業園區的建設如火如荼。工地上,每天有100多名施工人員加緊施工,挖掘機等80多台機械設備投入運轉。
廣東凱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龍項目總投資60億元,年產20萬噸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隨著一期工程的推進,當地新型材料產業集群進一步加速。
2019年,以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為核心承載區申報的銅仁市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獲批,成為全國首批6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
貴州大龍開發區搶抓機遇積極轉型,形成了硫酸錳、電解二氧化錳、錳酸鋰等鋰電池材料的集聚發展效應。目前,共有新型功能材料企業13戶,佔整個開發區規上企業總數的28%,工業產值131.78億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4.36%。
窺斑見豹,在發展過程中貴州積極依托開發區的集群效應,大力培育首位產業,推動生產要素向開發區內部聚集,走特色化、專業化、集群化發展道路。
在產業集群上,貴州的步伐不止於鋰離子電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還從多個方向進行了優化。其中,鞏固提升優質煙酒、現代能源、基礎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集群,做大做強生態特色食品、健康醫藥、新型建材等地方特色產業集群。
“十四五”期間,貴州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將實現倍增。到2025年,全省工業總產值突破2.8萬億元,工業企業達到10萬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8000戶。(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曉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