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穩”夯實大盤 以“進”積蓄動能
——貴州工業多策發力鞏固回升向好勢頭

新年伊始,貴州多地工業投資密集部署亮相,重大項目建設掀起開工熱潮。
在貴州大龍年產25萬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現場,10余台挖機來回穿梭,3月有望完成場平工作。
貴陽市都市產業園二期6棟廠房均已封頂,目前正在進行同步招商,三期規劃的4個台地24棟標准廠房已有6棟封頂。
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赫章縣豬拱塘鉛鋅礦採選工程已開工建設。建成后,將年產鉛鋅精礦金屬量17萬噸,年產值可達30億元以上。依靠項目帶動,赫章縣將吸引更多優強企業進駐,推動鉛鋅資源深加工發展。
為應對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影響,我省通過出台落實振興工業經濟系列舉措,加快產業創新轉型升級、全力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不斷夯實“穩”的基礎,積蓄新的發展動能。
推動政策落地 釋放發展活力
1月15日,威寧長通產業園光伏組件首件試產成功,預計月底投產。該項目為貴州首條光伏組件生產線,採用行業領先自動化設備,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打造貴州乃至西南新能源產業聚集地,推動資源變資產,實現新能源產業發展提質擴量增效。
“我們緊跟產業動向,研發新工藝、新技術。受益於創新激勵、減稅降費等政策措施,企業發展勁頭更足,正向新能源領域不斷拓展。”貴州長通集團科創副總裁劉冰告訴記者,目前,企業計劃投資4500萬元擴建位於貴陽經開區的新曙光電纜生產基地,彌補貴州在新能源電動汽車高壓專用電纜和線束供應的短板。
鞏固工業經濟回升向好趨勢,重點在行業,關鍵在地方,主體是企業。貴州通過加強分類指導,明確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及不同類型企業穩增長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深入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持續落實聯系省領導和機關干部服務企業機制,助推企業盡可能多地釋放產能﹔進一步做好用地、用能、排污指標等方面要素保障,全力協調解決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措施落地激發競爭活力,增強市場信心。“在一系列措施刺激下,行業需求正加速恢復,市場正在回暖。臨近春節,企業仍有近5000萬元訂單在趕工,我們正抓住機遇,加大產能,搶佔市場份額。”貴陽永青儀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周南說。
加快數智融合 推動產業升級
貴州華泰智遠大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在全國參與建設了30余個“數字孿生”標杆項目,重點發展招商、水利等行業的項目建設。2022年,華泰智遠第二輪融資估值達1.56億元,是2021年首輪融資的兩倍。
“國家大力推行和發展‘數字孿生’技術應用,企業乘著‘東風’按下發展的‘快進鍵’。”該公司副總經理程玲對未來的發展充滿希望,“我們正在探索‘元宇宙’應用場景,期待不久的將來,用戶可以通過創建特定的數字角色,進入平台參與城市管理。”
抓住“數字化”這個關鍵詞,貴州工業企業不僅實現供需協同和生產效率提升,也進一步積蓄發展后勁。以數字技術為引領,全省產業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不斷加速,新技術向各產業、各領域廣泛傳播、滲透融合。
貴州國塑科技管業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智控中心延伸了10萬個實時數據點,整合質量、能耗、設備、工藝、庫存等關聯數據,為工藝安全、數據監測、質量追溯搭建起數字化平台,生產運營效率提升超15%。
中安科技集團依托“5G數字工廠”建設,推動生產要素實現智能化提升。自去年運行以來,經營成本節約了50%,成為省內線纜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標杆之一。
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搶抓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打造面向全國算力保障基地的機遇,貴州加快標識解析、平台應用、推廣中心等重點工程建設,推動工業互聯網融入各行各業,進一步激發工業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的動力。
聚焦關鍵環節 鏈式提質增效
促進產業鏈穩鏈、補鏈、強鏈和控鏈,貴州工業經濟提質升級、更具韌性。
新興產業開新局。在新賽道上全速跑,貴州全力加速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等產業發展的步伐。
銅仁大龍經濟開發區內,中偉銅仁產業基地、中科星城、能礦錳業、鵬程新材料、紅星電子等13家企業優勢互補,正共建以正極材料、負極材料、綜合回收利用於一體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新材料循環產業鏈。
目前,貴州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動力電池材料生產供應基地之一,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比較優勢。在中游整車制造環節,吉利汽車、奇瑞萬達、長江汽車蓄勢待發﹔下游服務環節的玖行能源、協鑫能源科技、貴安新區新能電樁科技等企業也持續發力。
傳統產業煥新機。推動煤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通過新建、技改、提升等多種方式,加快培育和釋放煤炭優質產能,穩步提升煤礦安全保障和生產供應能力。積極引導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實現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
“我們將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錨定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四區一高地’主定位,堅持產業為先、項目為王、效益為本,按照擴總量、提質量、增效益的思路,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以建設‘六大工業基地’為總牽引,扎實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重點產業提質升級,著力構建富有貴州特色、在國家產業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現代化工業體系。”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江婷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