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2023數博會

【數實相融 算啟未來】貴州航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兩化融合走深走實 智能制造提質提效

2023年05月12日10:16 | 來源:貴陽網
小字號

貴陽網•甲秀新聞訊 30微米是什麼概念?相當於一根頭發絲的一半。位於貴陽經開區的貴州航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電科)運用智能化生產線,將所生產產品的貼裝精度控制在30微米。

得益於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如今,航天電科不僅生產精度、效率更高,產品設計、研發也更快。5月10日,記者走進企業,探訪兩化融合帶來的“智造”轉型。

智能化生產 精度效率雙提升

“在我身后高速運轉的就是智能化貼裝生產線。”航天電科電裝車間副主任劉瑤說。

機器人從AGV系統獲取配件訂單后,自動從智能化料架上領取配件,然后送往智能化貼裝生產線……放眼望去,長達10余米的智能化貼裝生產線上,隻有兩名工作人員。

劉瑤介紹,智能化貼裝生產線與傳統生產線相比,產品的貼裝精度達到了30微米,而且產品質量控制由原來的產品最終檢驗前移到過程檢驗,一次提交合格率達到99%以上,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記者在現場看到,生產線上印制板剛放入,便有機器立即對其進行噴碼。劉瑤告訴記者,這個二維碼相當於印制板的“電子履歷”,生產流程中的每步工藝參數都將採集綁定到二維碼上,實現了全流程的電子履歷採集。同時,生產數據也由以前的人工紙質填寫升級為系統自動採集,不僅節約了時間,還能精准追蹤所有數據,實現了質量精細化管控。

電裝車間的智能化,不僅體現在生產線上,在各項物料運輸方面也有跡可循。

“我們的物料品種多達2700多類,出庫運送十分繁瑣,通過AGV智能搬運機器人替代人工,可將物料送到對應位置。產品完成生產后,AGV智能搬運機器人還會將成品運送入庫。”劉瑤說。

數字化研發 新品設計加速跑

除了加快智能化生產,航天電科還全力加快數字化研發。

“公司以前的研制速度,一般情況3到5年才能研制1個產品,現在一年內最少能研制20個以上型號的產品。從某個具體產品來說,最快能在42天內完成一個產品的交付,大大縮短了項目研制周期。”航天電科研究所三室主任張瑞飛說。

據介紹,航天電科目前已經建立了以PLM為核心的數字化研發平台,全面集成基於數字模型的設計、仿真、試驗、試制、制造等流程,可對產品研發過程中的工藝進行精細化、結構化分解,實現產品研發的全數字化。

胡智評是航天電科的一名系統應用工程師,有著多年研發經驗的他對如今的新品試制流程贊不絕口。

胡智評介紹,以往的新品試制,通常由車間按照設計方案來組織生產,新品試制在採用物理樣機進行生產制造時,每年可能會出現幾千個錯誤,如今採用虛擬樣機后,出現的設計錯誤、設計更改等情況減少了90%。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航天電科共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項50余項﹔獲有效專利213項,其中發明專利105項﹔多項自主研制成果填補了業界空白。

談起航天電科近年來兩化融合帶來的變化,航天電科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愛軍感慨萬千。前不久,航天電科收到的由國家工信部、兩化融合專家評定工作委員會核定,授權評定機構頒發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AAA級評定証書”更是讓他倍添信心。

“當下,以數字化制造為突出特點的新一輪產業革命正在航天裝備制造業領域深入推進,航天電科加快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既是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推動發展戰略轉型的迫切要求,也是打造可持續競爭優勢的迫切需求。”張愛軍說,評定証書的獲得讓航天電科對於加快兩化融合、推進智能制造底氣更足、信心更滿。

信息化管理 以用促建搭系統

“數”融百業,“智”匯萬物。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個行業領域、場景的信息化管理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對於航天科電來說卻是塊“硬骨頭”。

“對企業而言,建系統易,用好系統難,我們以‘以用促建,用為重點’的指導思想,自主搭建框架並研發出一套專用系統,加強了業務系統深化應用,持續推進數據治理,打通業務數據通道,通過數字化轉型驅動公司管理變革、創新的進程。”航天電科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部部長張元說。

前端界面展示、后端數據交互、服務器硬件設施配套及程序優化……經過360多個日夜的奮戰,由航天電科系統應用工程師胡智評和軟件工程師張家春、楊雪峰共同開發的信息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成功上線運行。目前,該系統已實現近千台信息設備100%線上管理,能為內部信息和信息設備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管理效能提升50%以上。

前不久,航天電科系統應用工程師李正武研究開發的《ERP計劃管理功能擴展》項目在航天江南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航天控制杯”信息化大賽上榮獲二等獎。這個小程序通過對ERP系統生產計劃管理功能進行擴展,實現了無線產能條件下的自動排產、物料需求計劃預警及生產計劃信息共享,提高了生產計劃可執行性和計劃人員的工作效率。

“兩化融合是企業面向未來塑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要,也是企業運用數字化轉型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戰略選擇。”航天電科黨委書記、董事長唐德宇表示,下一步,航天電科將持續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加強研發投入,全力推進公司產業向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全面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力爭把公司建設成為探測制導與引信專業的國內一流企業。

記者 王倩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推動“四好農村路”邁向高質量發展
  切實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不僅助力我國農村交通運輸整體改善、面貌一新,更讓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貴州遵義楓元至苟壩,一條風景大道將沿途眾多旅游資源串線連片,讓游人“快進慢游”﹔四川雅安龍蒼溝熊貓翠竹長廊,公路接山川、連林田,與特色村居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黑龍江五常,混凝土水泥路鋪到農民家門口、修到田間地頭,一輛輛貨車滿載稻米送往全國各地……“五一”假期,多條全國“最美農村路”吸引游客紛紛前往“打卡”。一條條蜿蜒縱橫的農村公路,串聯起祖國的壯美山河,托舉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暢通社區“微循環”,形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政策解讀)
  一頭連著社區居民,一頭連著個體戶、小企業,社區商業如“毛細血管”般讓城市經濟“微循環”越發暢通——自2021年5月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以來,2批次80個試點地區共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超1400個、服務居民3200多萬人。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在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目標,形成多業態集聚的社區商圈,既惠民生,更促消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