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方:林下種植苦黃連,村民過上甜日子【3】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貴州省大方縣星宿鄉河山村和峻嶺村,村民穿梭在林子裡進行黃連育苗,有的在砍雜木,有的在翻土,有的在挖溝,有的在播撒種子……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過完年后,他們初七就開始來撒黃連種子了,多的時候有四五十人,少的時候有二十多人,每天有100元的務工費。這個程序可多了,從最開始的翻土到播撒黃連種子,種子長成苗后,還要移栽到其他山頭去,再加上后期除草、施肥,都需要人,我們峻嶺村的老百姓可以不用出門就能掙錢。”峻嶺村黨支部書記李維富說。
近年來,星宿鄉揚長避短,因地制宜,依托適宜的生態環境和良好的森林資源,挖掘發展林下經濟的潛力,充分釋放推動經濟發展的巨大能量。隨著林下空間的利用,星宿鄉的氣候優勢和森林資源優勢逐步凸顯,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先把山林裡的枯枝雜木清理干淨,由工人用鋤頭鬆土,鬆土后在林地裡挖上淺淺的壟溝,為撒種時提供小道,再由撒種工人提著桶把種子均勻地撒向土裡,其他人則用鋤頭輕輕地翻土蓋住種子,最后把腐爛的樹葉輕輕蓋在泥土表面,這就是黃連育苗的所有程序。”技術指導人員婁昌友介紹。
育苗、種植、養護、採摘……流轉土地種植黃連,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還實現了星宿鄉老百姓家門口就業的夢想。截至目前,星宿鄉河山村和峻嶺村共育苗黃連400余畝,帶動80余人就近就地務工。據了解,星宿鄉后期黃連育苗將達到700余畝,鋪開種植黃連幼苗9000余畝,將帶動近200人就業增收。
“我每天都來做工,離家近,活路又不重,還可以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小孩,我已經做了二十多天了,有兩千多的工資呢。”在黃連種植基地務工的村民羅文舉高興地說。
產業興,基礎牢,隻有掌握發展密碼,才能解決鄉村振興發展難題。星宿鄉靠山吃山,積極尋求適合本土的鄉村產業,立足資源稟賦,實現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有機統一,將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優勢,努力走出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鄉村振興路!(圖/文 呂麗萍)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