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新聞頭條

永恆的雷鋒(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本報記者 李 舫 鄭 娜 張鵬禹
2023年02月24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早春二月,遼沈大地寒意尚濃。

當東方微微露出魚肚白,群山環繞的軍營裡還寂靜無聲,“雷鋒班”戰士魯冠澤便早早起來整理內務。前一晚的班務會上,魯冠澤被班長表揚是一周以來全班表現最出色的戰士。按照“雷鋒班”傳統,他獲得了一次整理“雷鋒鋪”的機會。

打開已經泛黃的被子,折疊、壓實、捏線……魯冠澤認真地為雷鋒老班長整理著內務,心中感到十分光榮。

“雷鋒班”有7名戰士,他們把第8張床鋪留給了雷鋒老班長,並親切地將它命名為“雷鋒鋪”。住在“雷鋒鋪”上鋪的總是班裡新來的戰士,那是距離老班長最近的地方,也是用心感悟雷鋒精神的地方。

“接過雷鋒的槍,千萬個雷鋒在成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雷鋒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

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60年來,學雷鋒活動在全國持續深入開展,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雷鋒的事跡深入人心,雷鋒精神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追隨雷鋒的足跡,無數人踐行著忠誠、無私、擔當、敬業等高尚品德,以平凡顯偉大,以小事鑄輝煌,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雷鋒精神代代傳

雷鋒,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犧牲,以短暫的22歲生命,樹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1963年1月7日,他生前所在班被國防部命名為“雷鋒班”。

60年來,“雷鋒班”陸續收到了47萬余封紙質來信。這些跨越時空的信函,許多紙頁已經泛黃,承載的精神與信念歷經歲月洗禮卻愈發鮮亮。

1963年2月,吉林省通榆縣北慶小學少先隊員們給“雷鋒班”寄來一封信,信中寫道:“雖然雷鋒叔叔因公犧牲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跡,卻永遠留在我們每個少年朋友的心裡。我們全體少先隊員,決定在3月份召開學習雷鋒叔叔報告會,並聘請‘雷鋒班’的班長作為我們校外的名譽大隊輔導員。”自那時起,“雷鋒班”每一任班長都會擔任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如今涉及的中小學校累計達400多所。

2002年冬天,“雷鋒班”收到一位名叫孫海燕的小女孩的來信。一場車禍奪去了小海燕父母的生命,正讀小學四年級的小海燕被迫輟學。戰士們決定資助她完成學業。之后的10多年裡,“雷鋒班”戰士換了一茬又一茬,但他們對小海燕的資助從未間斷。

2011年11月,一封寫著“中國·沈陽軍區雷鋒生前部隊收”的信件,從英國輾轉寄來。時年79歲的李藝·布魯諾女士來信講述她在倫敦圖書館讀到一本關於160位中國名人故事的書,非常渴望深入了解雷鋒精神,請求官兵給予幫助。“雷鋒班”戰士讀完信件后,為李藝·布魯諾郵寄了雷鋒事跡報告光盤以及相關書籍。收到資料,李藝·布魯諾十分激動,她表示,希望與“雷鋒班”戰士建立聯系,共同把雷鋒精神向世界廣泛傳播。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早已習慣用網絡溝通聯絡,但向“雷鋒班”郵寄的手寫信件從未因此消失,人們對雷鋒和“雷鋒班”的敬仰與向往也從未停止。

“雷鋒班長,我來自您的家鄉,從小聽著您的故事長大。今年我如願入伍,您的精神激勵著我、鼓舞著我,我決心用生命踐行使命,用情懷抒寫擔當……”2022年3月,“雷鋒班”收到了許多即將奔赴軍營的准新兵來信,對於這一特殊群體,“雷鋒班”戰士以全班名義回信,鼓勵他們刻苦訓練、敢於擔當、踐行雷鋒精神,做雷鋒傳人。

無論是緊急求助的“雞毛信”、需要翻譯的盲文信,還是漂洋過海的國際信件﹔無論是100多頁、分裝在6個信封裡關於弘揚雷鋒精神思考的長信,還是僅寫下“聽了解放軍叔叔的報告,我決心做雷鋒叔叔那樣的人”寥寥數語的個人感悟……60年來,幾十萬封來信,訴說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聲,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折射出雷鋒精神穿越時空的強大生命力。

“雷鋒!”

“到!”“到!”“到!”答應聲劃破夜空。

60年來,“雷鋒班”每次班務會前的點名,第一個呼點的名字一直是“雷鋒”。每當此時,“雷鋒班”的每一個戰士都變成了“雷鋒”。

“我志願加入‘雷鋒班’,繼承光榮傳統,時刻不忘使命擔當,視雷鋒傳人稱謂重於生命……”庄嚴的新戰友入班儀式,在“雷鋒班”延續了60年。

60年來,從“崗位學雷鋒”到“勝戰當先鋒”,從“能打敢打、勇戰善戰”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雷鋒班”戰士用鐵血忠誠書寫強軍夢想,用積小善為大愛的行動,將雷鋒精神的光與熱傳給后來人。

處處都有“活雷鋒”

“我要做高山岩石之鬆,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願在暴風雨中,艱苦的斗爭中鍛煉自己,不願在平平靜靜的日子裡度過自己的一生。”

“一滴水隻有放進大海裡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隻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

這,是60年來回響在神州大地的激昂旋律。

雷鋒沒有什麼力挽狂瀾的偉業和壯舉,但他真誠、善良、友愛,以幫助別人、奉獻社會為幸福,他的精神像一束光照進人們的心靈。看見光、追隨光、成為光,成為無數人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作為雷鋒精神的發祥地,遼寧有著學雷鋒的深厚土壤。近年來,遼寧省委先后召開一系列會議,出台《關於深入開展新時代學雷鋒活動的意見》,對深入開展新時代學雷鋒活動作出安排部署,掀起全員學雷鋒、全年學雷鋒、全面學雷鋒的熱潮。

在遼寧,不僅涌現出了孟泰、王崇倫、羅陽、周恩義、中船重工抗災搶險英雄群體等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楷模,還有各級先進典型、道德模范近800人,“遼寧好人”900多人。其中,最為杰出的典型代表是“當代雷鋒”郭明義。

做好事40多年如一日的郭明義是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2010年以來,“跟著郭明義學雷鋒”成為學雷鋒活動的新載體,由郭明義發起組建的“郭明義愛心團隊”在全國有分隊1000多支,成員200多萬人。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的力量也是無窮的。

60年來,學雷鋒活動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涌現出一大批學雷鋒的先進典型、道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等,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

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到勇攔驚馬救下6名兒童而壯烈犧牲的“雷鋒式好戰士”劉英俊,再到十余年如一日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的張黎明﹔從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的扶貧干部,到新冠疫情防控一線的千千萬萬志願者,再到北京冬奧期間近2萬名賽會志願者、約20萬人次的城市志願者……

雷鋒,已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更是中華美德的精神標識、人民群眾的道德楷模、無數志願者的共同稱號、享譽世界的國家名片。

美國人雷夫·羅杰斯剛來中國的時候,從一位出租車司機口中意外得知,他名字的發音竟然和一位感動億萬中國人的英雄——“雷鋒”相似。后來,他把自己的中文名字改成“雷鋒”。

多年來,雷夫·羅杰斯身體力行踐行雷鋒精神:2008年汶川地震主動捐款,經常到大連市兒童福利院看望孩子們,資助錦州的孤兒學習芭蕾舞……他也因此被人親切地稱為“洋雷鋒”。

在神州大地上,與雷夫·羅杰斯一樣的“洋雷鋒”還有很多,尤其突出的是活躍在校園裡的留學生志願者群體。

——遼寧大學雷鋒團自2015年成立以來,發起了包括扶貧攻堅、高知助學等一系列志願服務活動,參與其中的留學生越來越多。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阿姆賈德活躍在迎新、支教、防疫檢查等校園與社會服務第一線,並在2021年榮獲遼大年度優秀志願者稱號﹔

——在浙江杭州西湖邊提供志願服務,是國慶假期裡津巴布韋小伙兒米萊最樂意做的事。他創立的國際公益服務平台“留下帶路—APL”已吸引了近百個國家的志願者﹔

——華中師范大學的尼日利亞籍留學生阿達姆組織成立的“洋雷鋒”志願服務隊,10年來在湖北武漢的社區、學校、地鐵、醫院等提供志願服務近1000次,他本人獲得“第九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

…………

“雷鋒精神是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種高貴的品質在中國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我看到許多中國年輕人一直在踐行雷鋒精神。” 英國皇家東西方戰略研究所主席易思說。

易思至今珍藏著一張讓他倍感自豪的榮譽証書,証書上印有雷鋒頭像,上面寫著:“雷鋒精神 宏揚四海”,頒發時間是1999年3月30日。它是共青團撫順市委員會和青年聯合會為表彰易思對中國農村貧困婦女和兒童等群體的長期支持和幫助,給予他的榮譽。在易思看來,雷鋒精神是跨越國界的,他希望通過自己獲得這份榮譽的經歷,讓更多西方朋友了解“中國人的內心力量”。

做新時代“螺絲釘”

時代各有不同,精神一脈相承。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雷鋒”是青年突擊隊、青年墾荒隊、青年掃盲隊,是“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開拓者。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雷鋒”是新長征突擊手、青年志願者、青年文明號,是“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拼搏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雷鋒”是白衣執甲的背影、脫貧攻堅的剪影、創新創業的縮影,是“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奮斗者。

“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於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聯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雷鋒在日記中寫道。

雷鋒生前做過多份工作,無論是在農村、工廠和部隊,無論是當通訊員、拖拉機手和班長,他都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如今,這種“螺絲釘精神”和“釘子精神”,在大江南北處處開花。無數平凡崗位上的勞動者,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將工匠精神作為自己的職業追求,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雷鋒精神。

在沈陽兒童活動中心,鋼琴教師羅揚將自己所學發揮到極致,利用休息時間創辦公益音樂“愛心班”,每周固定為來自貧困家庭的自閉症、腦癱和小兒唐氏綜合征患兒進行免費音樂康復課程訓練。10多年來,羅揚累計奉獻8000多個小時,幫扶近百名貧困家庭的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訓練,10余名自閉症兒童達到鋼琴社會十級水平,語言情感均得到進步發展。

在殲—15艦載機研制現場總指揮,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陽飛機工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羅陽戰斗過的地方,“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方文墨和隊友們接續擎起航空報國的旗幟。方文墨19歲從技校畢業后分配到沈飛工作,立志“做全國最好的鉗工”。他把家裡的陽台改造成工作室苦練技術,一年換了200多把銼刀。經過10年不懈努力,方文墨不僅奪得了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鉗工冠軍,還創造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精度——“文墨精度”。如今,作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首席技能專家,方文墨帶領“文墨班”班組攻關課題150余項、協調工藝問題40余個,破解了一批航空產品高精度加工難題。

擰60萬顆螺絲零失誤、靠一個扳手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全國勞動模范管延安﹔僅憑溶液顏色就能准確判斷99.99%產品純度的鉑族金屬精煉師潘從明﹔修理保障636台軍用航空發動機、創造經濟效益近2億元的“巾幗工匠”孫紅梅﹔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中獲得抹灰與隔牆系統項目金牌的00后小伙馬宏達……雷鋒的“螺絲釘精神”在無數勞動者、建設者心中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新時代的雷鋒故事在不斷演繹著,雷鋒精神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

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更多時代楷模。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沒有哪一種精神比長存於人們的行為中更永恆。今天,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在更為廣闊的新征程上,不斷涌現的“雷鋒”,正激蕩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礡力量。

原刊於《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2月24日   第 01 版)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