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衛城鎮犀牛村:“后進村”的“蝶變”之路

“真沒想到,我們村會變得這麼漂亮,環境越來越好了,生活越來越美了。”近日,看著整潔的道路延伸至田間地頭,榨油坊內生產線不停轉動,清鎮市衛城鎮犀牛村外出返鄉村民楊其祥驚喜地說。
2022年12月30日,犀牛村在綠色糧油生產基地舉行集體經濟分紅大會。
村民們隻要提起犀牛村這些年發生的變化,總是繞不開一個人,她就是犀牛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林丹。她敢想敢拼,不僅為村裡鋪出一條“產業發展之路”,而且把著力點放在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上,通過增強村集體經濟活力推動鄉村振興。
犀牛村辦公室。
犀牛村曾是衛城鎮的“后進村”“空殼村”,村裡不少田地撂荒,村民隻能“背井離鄉”務工。自從林丹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犀牛村積極探索實施“村集體經濟組織+其它經濟主體”的“1+1”聯結發展模式,以“村黨支部+合作社”的方式,打造農旅融合項目,建成年加工150噸食用油生產線榨油坊,並通過“黨組織領辦,村集體入股”的方式,成立以農機服務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面向社員提供農業機械化生產全程服務的同時,還對外開展社會化農機作業有償服務。同時,針對群眾建房需求量大但無地可建的現實困難,與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謀出路,在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將布局相對集中、基礎設施完善的新中組選址為集中建房示范點,引導村民整合土地資源在試點集中建房,推動農村“治房”工作走深走實。2022年12月30日,犀牛村舉行了首次村集體分紅大會,犀牛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登記在冊的3763人共計獲得197236元分紅資金。而在分紅時,林丹和村“兩委”成員主動申請減少自己所得分紅,將其存入村集體賬戶,用於幫助剛起步的集體經濟更好地發展。
犀牛村糧油生產基地。
“這次分紅是最近幾年來工作成果的展現。通過此次分紅,讓村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不僅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增強了村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積極性。”林丹說,接下來,犀牛村將繼續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盤活更多農村閑置資源,延長產業鏈,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圖/文 劉彥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