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順經開區:“五聯五化”打造金刺梨產業融合示范區  

2022年12月19日13:20 |
小字號

近年來,安順經開區堅持黨建引領、產業集聚、抱團發展的思路,以“擴規、提質、增效、促收”為目標導向,推動金刺梨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帶領群眾走向共同富裕。

截至目前,全區47個行政村累計種植金刺梨10000余畝,盛果期鮮果畝產量預計達1500斤左右,年產量7500噸,年產值5250余萬元,全區具有一定規模的金刺梨深加工企業4家,金刺梨生態系列產品加工量預計達12000噸左右,銷售年收入約5.2億元,輻射帶動農戶9500余戶增收致富。

黨群聯心,統籌化推進

建立“一把手”領銜推進機制,按照“一村一特色”的產業發展定位,以優勢產區為中心,以其周邊和沿線村庄為重點,統籌推進金刺梨產業轉型升級。

黨建領航定方向。成立金刺梨種植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抽調在管理、技術、營銷上“紅又專”的15名業務骨干專職辦公,同步成立聯合黨委,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採取一個領導小組領銜、一個專家團隊打造、一個工作專班統籌、一套培育方案推進、一個平台公司主抓的“五個一”管理機制,推動形成“黨建帶動、示范促動、項目推動、全民聯動”的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已制定“258”三年發展戰略,預計2024年種植面積達8萬畝,打造農文旅融合示范點8個,力爭實現“貴州刺梨第一股”上市。   

結對幫扶強發展。建立“工管委領導包片+鎮(辦)班子成員包村+在職黨員干部包戶+村支兩委包地”的工作機制,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分散的產業鏈接起來,變“單打獨斗”為“抱團取暖”。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示范村“傳、幫、帶”作用,採取“龍頭企業+強村”“強村+弱村”“職能部門+弱村”結對幫扶方式,發揮榜樣力量傳授集體經濟發展經驗,通過“先進幫扶后進”走活“產業棋”。

干群攜手解難題。組織種植專家、金融機構現場解答種植大戶和農戶無資金、無技術等難題,面對面與群眾算好“經濟賬”,打消群眾顧慮,調動群眾參與。目前,區鎮村組織召開群眾會、院壩會、現場推進會和觀摩會等100余場次,深入開展政銀企各項惠農促農政策宣傳、發動群眾參與種植15000余人次,征求群眾意見建議6000余人次,破解資金困難、種植地塊落實、高質量育苗和規模化種植等問題365個,整合資金投入650余萬元修建機耕道、水利溝渠、公路項目等基礎設施建設。

產業聯動,特色化種植

以產業發展為根本,按照“依托一產、壯大二產、催生三產,一二三產融合聯動”的發展思路,採取“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全面鋪開”的方式,打造“一鎮三帶十谷”萬畝金刺梨產業融合示范區。

三方合作集群種植。由“龍頭企業+管理運營公司+惠農公司”投入注冊資本金2000萬余元,按照“226”出資比例,在全市范圍內率先成立首家金刺梨產業SPV公司,統一負責連接種植端、生產端和銷售端。同時,採取區級專班牽頭、SPV公司貼息、種植大戶純信用貸款等方式,解決金刺梨產果前兩年的資金困難,全面動員農戶將集中連片土地+碎片化坡地+山地+閑散土地等資源以入股或流轉等方式參與種植。目前,已整合資金850萬元投入金刺梨種植高效示范化基地建設。

整合資源示范種植。以幺鋪鎮6個村(居)抱團打造十裡荷廊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美好生活集成示范帶為契機,整合集成示范帶沿線獨一無二的十裡荷廊景區、三線文化創意產業園、阿歪寨特色民宿、牛蹄關文化養生項目、民國風情小鎮和溫泉康養等文化旅游元素,採取“文化+種植+旅游+康養+”的方式擴大提升金刺梨的“非農”價值,著力把麼鋪鎮打造為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溫泉康養、創意果園、農耕體驗為一體的“中國金刺梨小鎮”。

豐富業態融合種植。結合金刺梨花期長,花粉充足的特性,吸納合作社、種植大戶、致富帶頭人因地制宜發展“金刺梨林下經濟”,通過“經果林提質增效”“向山要地”“套種”和在種植基地配套林下養雞、養蜂及開設特色農家樂等方式,在麼鋪鎮、宋旗鎮和西航辦3個鎮(辦)沿線村庄打造集觀光、休閑、度假、文化、農產品深加工和場景銷售多維度融合發展的貴州萬畝金刺梨產業綜合體。

人才聯盟,精細化管護

以信息服務為基礎,以完善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依托011科創谷建立的數字網絡,通過種苗改良、規范管護、科研投入、產品溯源等方式,提高金刺梨畝產水平和產出效益。

統一標准育產業。按照貴州省地方標准《刺梨育苗技術規程》《刺梨培育技術規程》等6個刺梨產業建設標准,組建金刺梨種植專家組,統一按行距4米、株距3米的種植標准,抓好育種育苗儲備,通過使用環保酵素改良土地,集中推行簡約化種植,肥水一體化、喬化短枝密植等現代栽培技術,實現金刺梨試種,成活率達95%以上。

統一監管護產業。在011科創谷搭建“1中心+1平台+N系統”的金刺梨產業數字質量監管調度平台和智慧農場管理系統,全覆蓋採集光照強度、病虫害、市場營銷分析、行情監測預警等精准數據,同步兼容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應用,農產品溯源碼掃碼地區監測,推進金刺梨種植標准化、監管智慧化、特征標識化、產品身份化和產銷流通一體化。同時,壓實“鎮、村、組、戶”四級管理責任,將金刺梨管護納入《村規民約》,採取“點工”方式組建管護督查組,對影響和破壞金刺梨產業的行為進行管束。

統一培訓強產業。加強與中科院、中國農大、貴州大學和貴州省刺梨產業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交流,聯合開展關鍵共性技術問題攻關。同時,聘請市林科所專家和種植管護經驗豐富的“土專家”等擔任技術顧問,手把手向村組干部及種植戶傳授選苗、挂漿、種植、施肥、修剪、管護及套種等流程的關鍵技術,組織涉農村(居)支書、文書及種植大戶開展數字化管護培訓,確保平台建得起、用得上、效果好。截至目前,組織開展技術培訓60余場次,已完成培訓5000余人次,聯系培養基層“田秀才”“土專家”“農創客”等80余名。

利益聯結,品牌化培育

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建立“保底收購+股權收益+務工收益+經營收益”的利益聯結機制,讓企業、合作社和村民之間聯股聯業、聯股聯責、聯股聯心、聯股聯利,共同打響金刺梨知名品牌。

打破常規穩收益。採取“龍頭企業+國有企業+SPV公司+村集體合作社+種植戶”的共同締造發展模式,龍頭企業和國有企業按照6:4比例進行利益分成,國有企業的收益按“4411”比例由項目區農戶、SPV公司、村集體合作社及防返貧監測對象進行二次分配。同時,SPV公司負責提供技術指導,第一年向種植戶補貼400元/畝的種植費用,並以鮮果保底3.5元/斤左右的價格與合作社和農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應收盡收,確保種植農戶獲得穩定收益。

突出優勢樹品牌。結合金刺梨鮮果維生素C含量和SOD活性遠遠高於其他水果的優勢,選擇把金刺梨種植在生態秀麗、集中連片、土層深厚、疏鬆透氣、供排水良好、光照條件佳的地塊,以零污染的土地種無污染的果實產零添加的金刺梨產品為基礎,全力打造7日C·“健康伴侶”知名品牌。

產研同步促轉型。按照“農產品變工業品、工業品變健康消費品”的發展思路,開展校(研)企合作,加強對金刺梨的功能性、營養學、保健護膚、日化類產品等相關生產技術引進與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實現金刺梨產品深加工“一條龍”。截止目前,天賜貴寶公司和得寶農業科技公司2家龍頭企業建成鋼構廠房、冷鏈倉儲、檢測中心等45000余平方米,擁有金刺梨飲品、休閑食品、日化品生產線10余條,預計年產值達4億元以上,可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7000余人。

平台聯營,市場化發展

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深耕線下銷售市場,多舉措提升金刺梨產品的影響力、競爭力和滲透力。

全方位宣傳推介。搶抓鐘南山院士為刺梨打call和“貴州刺梨”公共品牌使用權等絕佳契機,加大廣告宣傳投放,用好產品推介會、展銷會、博覽會等營銷平台,加大對金刺梨產品的宣傳推介。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舉辦金刺梨產業發展推進系列活動100余場次,做強做優金刺梨汁、魔梨原汁、金刺梨干、果凍、糕糖等領軍產品3大系列10余款產品。

訂單式線下營銷。以東西部協作為契機,加強與省內外相關企業和大型商超深化合作,採取“直銷+會銷+總代理+長期銷售協議”的方式,通過設立直銷點、銷售專櫃、產品展銷、招商推介及商貿洽談等途徑開拓銷售市場,進行訂單式線下銷售,形成穩定的銷售渠道,逐步實現產銷兩旺。目前,在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浙江等30多個省市打造了60余家直營店。

跨區域線上銷售。建立專門的銷售團隊對接一線城市資源,根據市場需求激發龍頭企業活力,立足“目標人群”和“目標市場”開拓金刺梨系列產品網絡銷售渠道,充分運用電子商務、網絡直播帶貨等電商平台,推動金刺梨跨區域線上銷售。2022年以來,在淘寶、拼多多、京東、貴農網等各大網站開設金刺梨品牌旗艦店20余家,全年銷售量達3000噸左右,銷售額已突破1.2億元。(金小飛)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