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看貴州 | 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簽,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跡的貴州精彩篇章
這是新時代新征程上第一個非凡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均實現了大踏步前進,書寫下璀璨華章。貴州作為全國的“一域”,被譽為“十八大以來的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一個縮影”,也以一域之精彩為全局增光添彩。
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我們以“‘非凡十年’看貴州”專題,推出系列報道,反映貴州十年來在經濟社會等領域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貴州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任務重。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盡銳出戰,務求精准,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減貧人數、易地扶貧搬遷人數全國最多,在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連續5年獲評為“好”,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跡的貴州精彩篇章。
興產業,9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貴州堅持將產業扶貧作為關鍵工作,通過“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因地制宜發展茶葉、辣椒、刺梨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支撐。2020年,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帶動2019年底全省剩余貧困人口30.83萬人中的28.56萬人增收,佔92.6%。2020年,全省貧困發生率降為0,比2012年下降26.8個百分點。2012年,貴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收入為4753元,2021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2856元。
同時,貴州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通過勞務輸出、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助力黔貨出山、發展鄉村旅游等舉措,貴州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2021年,全省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1407元、同比增長14.52%。
長順特產:充滿原生態氣息的綠殼雞蛋
挪窮窩,192萬群眾搬出大山。為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問題,貴州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2016年至2020年,貴州累計建成949個集中安置點,住房46.5萬套,整體搬遷貧困自然村寨1萬多個,百萬大山裡的群眾“拎包入住”城鎮新房。
搬得出,也要穩得住、能致富。貴州始終將產業就業作為后續扶持工作的核心和關鍵抓緊抓實,在安置點周邊建產業園區和就業幫扶車間,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截至2022年6月底,全省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41.45萬戶、92.99萬人,實現了有勞動力家庭一戶一人以上就業。
貴州率先在全國探索易地扶貧搬遷城鎮化安置。圖為黔西南州晴隆縣阿妹戚托小鎮
強幫扶,20余萬名干部赴基層。按照“盡銳出戰、務求精准,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貴州堅持“五級書記抓脫貧”,省領導定點聯系深度貧困縣、帶頭包保極貧鄉鎮。2017年以來,貴州累計選派20余萬名干部駐村幫扶,實現對貧困村的全覆蓋。2018年起,貴州省委連續三年開展脫貧攻堅“七一”表彰,表彰3197名先進個人、1498個先進基層黨組織,選樹了余留芬、鄧迎香、黃大發等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典型,激發了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脫貧攻堅全面完成后,貴州持續選派3.2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組建1萬支工作隊開展駐村幫扶,讓黨旗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貴州分類分級推進鄉村振興,建立省領導鄉村振興聯系制度,明確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20個,省級重點幫扶縣30個,開展50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
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草王壩原支書黃大發
(供圖:貴州省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