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專題 | 喜迎二十大·貴州這十年>>代表風採

二十大代表風採 | 周琦:執著尋“錳” 為國找礦

2022年10月08日16:02 | 來源:貴陽網
小字號

貴陽網·甲秀新聞訊 “這是黨組織對我的信任,給予我的榮譽,我定當擔起責任、不負使命。”9月25日,得知自己光榮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貴州省地礦局首席科學家周琦難掩激動。

提到周琦,知道他的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錳。錳是新能源電池、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和鋼鐵冶金的關鍵材料,我國每年約有80%的錳礦石需要從國外進口。為了打破我國錳礦找礦久攻不克的困局,周琦一直在貴州武陵山區開展錳礦地質找礦和科研工作。

長期以來,國際礦床學學界普遍認為,錳礦大規模成礦主要是外生沉積成礦的產物,提出了“外生外成”的沉積型錳礦成礦理論。這一理論長期支撐和指導國內錳礦找礦,但國內錳礦找礦幾十年來久攻不克。

2000年初,周琦一邊工作,一邊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習。經過大量的閱讀和思考,他認識到,傳統理論無法解釋我國華南、貴州地區的錳礦成礦特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周琦提出了新的錳礦成礦理論——氣液噴溢沉積錳礦成礦理論。

他提出的錳礦成礦新理論及其衍生出來的找礦方法,突破了傳統錳礦找礦理論的局限,成功應用到貴州銅仁、貴州遵義、重慶等地的錳礦勘查中。

憑借這套理論,他率隊在黔東地區先后新發現4個世界級超大型錳礦床和1個特大型富錳礦床,使貴州錳礦資源儲量一躍成為亞洲第一,改變了中國錳礦資源的格局。

從17歲進入地質隊到今年58歲,周琦的探索沒有停止過。

傳統錳礦地質找礦工作中,地質填圖、鑽孔編錄、計算制圖無一不是靠紙質記錄。“貴州在大力發展大數據,為什麼不推進數字勘查?”周琦回憶,起初這項工作並不是那麼容易。

面對新的數據採集方式,一開始,很多人不習慣。為此,周琦經常到礦區現場指導,鼓勵大家大膽嘗試。“野外數據採集就像修房子,首先要打好地基。數據錄入完整,地基牢固才能在上面建成高樓大廈。”周琦說,通過集中培訓、野外現場演示等方式,一線技術人員熟練掌握了數字勘查技術。

數據錄入成功后,礦產勘查過程也要實現無紙化。為攻克技術難題,周琦和年過七旬的吳沖龍教授帶著技術骨干深入勘查現場,查找問題症結。

經多次試驗操作,一個漂亮的三維模型終於出現在電腦上,隨后礦產數字勘查技術“牛刀小試”,運用到2020年開始啟動實施的全省重點礦產資源大精查工作和畢節試驗區優勢礦產資源大普查中。

如今,經過兩年多的摸索,團隊研發出一套錳礦固體礦產數字化勘查體系,成功實現了礦產勘查過程中無紙化的流程。地質工作人員採用平板、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就能實現礦產勘查數據的野外數字化採集,並存入固體礦產資源勘查信息系統和大數據中心永久使用。

2017年以來,周琦先后榮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全國創新爭先獎、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將在自己的領域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圍繞貴州省的重大需求,國家的重大需求,作出新貢獻。”周琦說。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萬露梅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