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丹寨: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從“三小”向“三大”邁進

在高溫的炙烤下,一批批文明實踐志願崗的志願者們都在值守,勸導行人不要闖紅燈、丟棄垃圾、扔煙頭﹔在路面破損的路段上,工人們正在如火如荼修補地磚。全縣道路干淨整潔、文明出行成習慣、志願服務蔚然成風……
自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以來,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著力在“小”字上下功夫,處處從“小”處入手,從實處抓起,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深入到每個角落、每個細節,聚力攻堅突破,使城市管理、農村人居環境日趨改進,群眾認同日益提升。
“小”難題,大民生,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排調鎮麻鳥村山高嶺大,村民曾走在一條羊腸小道,雨天路難行,一條僅七公裡的羊腸小道,村民們投工投勞、開山挖路,一挖就3年。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解決群眾的“小”難題擺在突出位置,作為常抓常議的大事來抓。為此,該縣組織鄉村振興志願服務隊深入麻鳥村蹲點勘測,精心為麻鳥村修建一條“放心路”,先后修通了到村到組到戶的“水泥路”,裝上了路燈。
截至2022年,全縣公路通車總裡程達1454.53公裡,實現了全縣122個建制村100%水泥路,100%通農村客運的“雙百”目標。
凡大街小巷的破損地磚,文明實踐志願者在開展服務過程中,發現一塊,反饋一塊,修補一塊。這此事關城鄉百姓的“小”難題,該縣在財力困難的情況下,還是擠出財力,對全縣大街小巷的破損地磚進行全面修補。
連日來,受高溫天氣影響,用電負荷高位運行。電力志願服務隊冒著高溫、中暑的危險,對線路的杆塔溫度、塔腳鏽蝕、安全對地距離等情況進行逐線逐杆檢查,實現了“無死角、無盲區”。目前,該縣先后對三個轄區43條線路進行精益化巡視、特殊巡視以及用電高峰區測溫測流工作,確保全縣生產、生活用電不受影響。
“小”環境,大治理,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在邊遠的雅灰鄉排受苗族村寨,曾一度冠以“臟、亂、差”村寨,如今舊貌新顏。該村黨支部書記劉正福開心道出了村裡的變化:“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發動群眾、教育群眾、凝聚群眾,現在群眾變身為一個個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對房前屋后的垃圾適時清理,主動加入村環境大整治”。丹寨縣按照“百姓富、生態美、環境優”的要求,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小”環境納入大治理范疇,與城鄉環境治理同步部署、同安排、一並抓帶來的新變化。
從今年開始,每周周三作為“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日”,並形成常態。每周星期三,從縣城到農村,從機關干部到農村群眾都自覺穿上“紅馬甲”清除主次干道、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的暴露垃圾、衛生死角和各類小廣告、“牛皮癬”。用志願服務助推城鄉環境衛生提升。
“小”模范,大作用,傳播文明新風尚
正值莘莘學子陸續被學校錄取,一些困難學子正在為自己的學習費用犯愁之際。縣委宣傳部、縣委教育工委、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本地愛心企業到丹寨縣揚武鎮開展“萬企興萬村”捐資助學活動。
活動會上,愛心企業向揚武鎮2022年秋季高校錄取的5名困難大學生施以援手,每名大學生每年可獲5000元捐助。本地愛心企業通過“小”模范,大作用的方式,弘揚時代新風,履行社會責任彰顯企業擔當。
持續的高溫天氣,給該縣農業生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把抗旱保生產作為當前文明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組織專業志願服務團隊深入到全縣各大小水庫、電站、山塘,隨時監測水位變化、水庫儲水量,科學高度開展抽水灌溉保苗,組織鄉村振興志願服務隊通過“大走訪”形式,深入各村農戶家中,了解旱情。
據悉,全縣共建有水庫23座,水電站4個,山塘71外,總蓄水量達8628.48萬立方米,覆蓋全縣7個鄉鎮(街道)122個村居,滿足了全縣抗旱救災的生產、生活用水。(陳貴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