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囑托十年間]逐綠而行繪新景
——萬山綠色轉型帶來“萬山紅遍”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陽
青巒環碧城,綠樹蔭古鎮。7月30日,銅仁市萬山區朱砂古鎮景區,游人如織,踏綠而行,在一個個蘊藏歷史余韻的景點中,品味“朱砂王國”的前世今生。
礦工子弟胡玉剛見証了萬山由盛而衰:因資源枯竭,礦盡山空。2001年汞礦關閉后,萬山滿目瘡痍,遍地蕭瑟﹔萬山人上下求索,謀求轉型發展。
2008年2月,在萬山遭受特大凝凍災害時,習近平同志親臨萬山察看災情,指導抗凝救災工作,對萬山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在中央關心支持下,萬山干部群眾牢記囑托、奮力拼搏,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新提升。
近年來,萬山轉觀念、抓落實,認真貫徹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推進“敢想敢干、真抓實干、主動求變、開拓創新”改革實踐,以改革創新推動綠色轉型,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從“賣資源”到“賣風景”,2015年,萬山引進江西吉陽公司,投資20億元,將廢棄汞礦遺址打造為中國第一個以山地工業文明為主題的礦山休閑懷舊小鎮——朱砂古鎮,昔日老礦區變為熱鬧繁華的旅游景區。
將工業文化融入文旅產品,萬山還投入3億元,高標准、高品質打造集朱砂工藝品研發、培訓、生產、檢驗、銷售、展示於一體的朱砂工藝品產業園,產品遠銷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沉寂一時的萬山,走上綠色轉型之路,再度紅火起來了。”曾在外務工十余年的胡玉剛,看到家鄉變化,毅然選擇回鄉創業。他承包了景區的觀光車運營,還在景區開了一家超市和餐館,年收入超過百萬元。
萬山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奮力推進“產業原地轉型、城市異地轉型戰略”,綠色轉型之路越走越寬闊。
從“千年丹都”到“武陵菜都”。萬山引進九豐公司,大力推廣“九豐農業+”大棚蔬菜技術培訓和產業發展模式,並高薪聘請10位九豐農業技術骨干擔任萬山各鄉鎮(街道)科技副鄉長(副主任),專門教農民種菜。
在龍頭企業帶動下,目前,萬山已建成大棚蔬菜基地79個、規模3萬畝,食用菌、精品水果、生態畜牧業等產業規模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55%。建成高標准農田3.26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5萬噸以上。
生態理念指導,工業綠色轉型。萬山實施“千企改造”,汞、錳、鐵合金等傳統工業提質增效。萬仁汽車成為全國第18家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全省唯一獲批純電動商用車生產資質企業。萬山朱砂工藝品被列為貴州省文化產業“十佳品牌”。
綠水青山成為群眾的“幸福不動產”。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29畝的萬山區下溪鄉瓦田村,將山地劣勢轉換為資源優勢,探索種植山地生態刺葡萄,讓群眾過上曾經“不敢想”的好日子。該村黨支部書記袁敏捷說:“荒山變青山,2000多畝的山地刺葡萄成了‘綠色銀行’,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超過1.7萬元。”
2021年,萬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6.46億元,同比增長8.6%。
從興盛到衰敗,再到轉型崛起,如今的萬山,正如朱砂一般“紅”起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