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印江視窗>>聚焦印江

印江:“土疙瘩”變“金元寶”茯苓豐收生萬金

2022年06月24日09:12 |
小字號

盛夏時節,印江自治縣通過國儲林項目發展種植的中藥材茯苓迎來首季豐收,當地群眾喜悅萬分,頂著烈日把埋在地下的茯苓悉數淘出來,賣給前來收購的企業,將“土疙瘩”變成致富的“金元寶”。

6月21日,在印江自治縣洋溪鎮三岔村茯苓種植基地,三十余名群眾小心翼翼地將埋藏在黃土下的茯苓採挖出來,棕褐色“土疙瘩”堆在路邊形成了一座座小山丘,處處一派豐收景象。

茯苓,又稱玉靈、茯靈、萬靈桂、茯菟,是一種寄生在鬆樹根上的菌類植物,適宜在海拔高度為600米-800米,且排灌水良好、酸鹼度適中、背風面向陽的坡地沙壤土上栽培,具有利水消腫、健脾止瀉等功效,素有人體除濕器之說,被譽為“中藥八珍”之一,廣泛用於醫藥和保健領域。

2021年,印江自治縣洋溪、朗溪等鄉鎮看准發展茯苓產業的廣闊市場前景,立足自身土地和氣候等優勢資源,採取銀行+平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銀行出資、政府主導、公司主推,共計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6萬余畝,發展林下黃精1000余畝,茯苓400余畝,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就業等方式,輻射帶動洋溪、朗溪等鄉鎮1800余戶群眾就近務工,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

“茯苓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有十藥九苓之說。今年印江所種植的茯苓是由我們公司統一提供技術支持和回收,一年分兩季採收,現在開挖的是第一季。”在三岔村茯苓採收現場,雲南雲福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主管就茯苓在印江種植的畝產和回收作了介紹。他說:“從開挖的情況來看,畝產茯苓在2000斤左右,首批茯苓計劃採收200畝,產量在40萬斤,採收完后直接運到雲南進行加工。

目前,印江已在洋溪、朗溪等鄉鎮種植茯苓、黃精超千畝,中藥材種植不僅成為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更成為當地“打好生態牌、走寬綠色路、念活山字經,做足林下文”的生態特色產業。據印江自治縣淨旅旅游發展投資集團副總經理介紹,今年,印江種植的茯苓全年計劃採收兩季,預計總產量在900噸,產值800萬元。(印江縣人民政府網)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