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縣:259名地質災害監測員風雨堅守護群眾平安

每年4月15日起,桐梓縣就進入了長達半年多的汛期。在汛期,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背負著守土有責的承諾,用腳步丈量大地,用眼睛關注危機,他們的床頭隨時放著電筒、哨子、鑼或者喇叭,就是為了能在暴雨、災難來臨之前更好地成為守護群眾安全的“吹哨人”,他們就是地質災害監測員。
桐梓是遵義市地質災害防治重點縣之一,全縣現有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255處,有監測人員259名,令狐紹金就是其中一名。黨員令狐紹金是婁山關街道西湖社區村委會副主任,2020年起,他成為西湖社區地質災害監測員,對下轄的5個隱患點進行日常監測。
“非雨季的話每10天去監測一次,雨季的話每5天去一次,下雨每10個小時去一次,下大雨的話就需要24小時到點監測。”令狐紹金每次去都會帶上卷尺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記錄冊,將當天監測情況詳細記錄在冊。
“監測內容主要就是看隱患點和之前有沒有變化、安裝的自動化監測設備是否損壞等,如果遇到下大雨、隱患點有變化等情況,要及時組織當地群眾撤離避險。”
去年夏季汛期,有天夜晚突然開始下雨,凌晨的時候雨越下越大,令狐紹金見后立即組織村干部披上雨衣趕到隱患點,一家一家地將居住在隱患點范圍內的51名群眾喊起來,迅速轉移到社區辦公室避險。好在3點左右雨停了,地質災害隱患點也沒有什麼變化。為了保險起見,天亮后,經縣自然資源局專業人員監測安全后,折騰了一晚,部分不理解的群眾覺得令狐紹金是小題大做,免不了有些埋怨。
令狐紹金說,“寧願聽到群眾罵聲,也不願聽到群眾的哭聲。作為地質災害監測員我不得不‘小題大做’”。
地質災害監測員是群眾安全的“吹哨人”。2020年6月,羊磴鎮白果村茨竹組遭遇百年難遇的暴雨侵襲,時任當地地質災害監測員的王永洪,在接收到預警信息后,第一時間冒雨趕到地災隱患點,通過勸、喊、吼,將當地128名群眾在滑坡來臨前疏散到了安全的地方,挽救了128個生命。
“我們選擇地質災害監測員,除了年齡要求20-60歲,初中以上學歷基本條件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責任感,緊急情況下能組織隱患點群眾撤離避險。”縣自然資源局礦權管理與地質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張艷艷說。
正是有了259名像令狐紹金、王永洪這樣的地質災害監測員,守著全縣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用實際行動守護著一方土地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才能在每一個夜晚安心入睡,在每一個白天放心勞作。截止目前,桐梓縣共發生地質災害險情7起,未發生因地質災害因素造成人員傷亡事件。(遵義市人民政府網 陳娟、趙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