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文教

鎮寧:山海攜手 讓“軟實力”成為教育振興“硬支撐”

2022年06月07日16:05 |
小字號

東西部協作廣州市越秀區人才正在與留守兒童親切交流。

“來這裡挂職快一年的時間,我感受到了鎮寧人民的淳朴、老師的熱情,還觀賞了貴州山水之美,品嘗當地很多美食,在這裡的時光特別開心,也特別充實。”作為廣州與安順東西部協作工作組鎮寧工作隊教育組組長,挂職鎮寧自治縣教育和科技局副局長、貴州省鎮寧民族中學副校長吳維娜興奮地說。

2021年,乘著國家新一輪東西部協作結隊關系調整安排的東風,在市、縣兩級的牽線搭橋下,由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結對幫扶鎮寧自治縣,請進來一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的骨干教師隊伍,採取“組團式”人才支援模式跨山越海到鎮寧自治縣各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定點幫扶。近一年來,越秀區充分調動、有效整合優質資源,從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師專業成長、德育建設等方面深層次合作,充分發揮前來幫扶教師的“軟實力”,共建東西部教育協作新格局。

“浸入式”縱深學校常規管理

“記得剛到鎮寧不久,我們工作組便開始縱深到鎮寧民族中學結對幫扶的六馬鎮民族中心小學、簡嘎鄉各小學(教學點)實施蹲點調研,以座談會方式了解學校在辦學理念、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等方面的管理,並初步了解鄉村學校的發展需求有哪些。我們記錄下來,下一步再整合力量給予他們最大幫助。另外,我們平時會通過黨委會、教職工大會等渠道積極參與鎮寧民族中學的管理,把自己當成是民中的一份子,也希望能真正為民中做點實事。”吳維娜介紹。

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東西部協作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支援隊伍到六馬鎮民族中心小學慰問留守兒童,教孩子們拼玩具。

鎮寧民族中學將幫扶組提出的管理理念與學校實際相結合,把“家校合作”作為促進教育穩中向好發展的舉措之一,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生家務勞動中,利用家委會、家長會等措施,構建家校共管新格局。同時,將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通用技術課程作為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渠道,圍繞黨的領導、辦學方向、學校治理、課程教學、示范引領等八個維度完成省級三類示范性高中創建自評工作。2021年12月,申辦的省級三類示范性高中成功通過初評,完成由當初的薄弱學校向優質學校的初步蛻變。

“造血式”推進教改水平提升

“自從越秀區3位老師到我們學校后,非常盡心盡力。在他們的引領下,我們教師的教學常規也得到很大改變,教學水平得到質的提升。他們總是深入課堂一線,對教師的每一堂課都進行聽課、評課,對存在的問題都會馬上反饋,有哪裡做得不夠好、哪個環節的方式方法需要改進,都會給老師們立即指出、當場反饋,就這樣反反復復對教師的上課質量精益求精。這次前來支教的張正文老師還自己花錢在網上整理出全國三等獎以上的課例近100余個給老師們學習、觀摩,時常忙到凌晨一兩點鐘,我們由衷地感動。”鎮寧民族中學思政處副主任羅文亞介紹。

在幫扶組的示范引領下,鎮寧民族中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在逐漸改變,打破了教師們長期以往“滿堂灌”的教育思想,對學生課堂實施分層施教、分層教學,切實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堂學會自己找答案,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探究的思維能力。教學管理中,鎮寧民族中學採取學科分組教研,著力培養優秀學科帶頭人,使教師教研教改水平整體提升。2022年,教師優課率達90%。其中,化學學科優質課獲省級一等獎。完成省、市級課題結題各一項,立項縣級課題20項,立項市級課題21項,榮獲安順市“教育教學質量進步獎”。

“靶向發力”激發教師內生動力

解決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思想根源是關鍵。如何讓教師工作被動變主動,激發教師工作的內生動力,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越秀區幫扶組送課下鄉。

教師是學校的核心發展力,激發教師內生動力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教師自我價值與推進課程改革的需要。一方面,以現在開展的轉變師德師風專項行動為契機,鎮寧民族中學抓牢教師日常行為習慣的管理工作,制定《貴州省鎮寧民族中學師德師風學習制度》《貴州省鎮寧民族中學師德師風考評機制和獎懲制度》等激勵機制,促進教師在為人師表、談吐和精神面貌得到提升,讓教師在團隊中互幫互學,共同成長,逐步培養教師教書育人的情懷。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在教師專業技能方面,越秀區主要採取“互聯+”方式,利用廣州每周四、周五分文理科開展的大教研活動、專題講座、說課比賽、青年教師技能大賽等,組織民中的教師通過騰訊會議雲平台觀摩,然后展開研討,研討中要求每個教師都要對觀課進行點評,找不足,教師們自我成長的主動性不斷提高,形成互幫互學的專業成長新格局。目前,組織全校教師參加專業培訓達30余次,培養出優秀骨干教師、專家、訪問學者、教壇新秀共162人,成立名師工作室2個。教師撰寫師德師風和提升教學能力的心得體會達245篇,評選黨員教師示范崗19個,獲縣級優秀班集體和優秀班主任共16名,市級優秀班集體和優秀班主任共8名。

越秀區支教老師給貴州省鎮寧民族中學參加市級比賽教師評課、磨課。

自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工作啟動以來,鎮寧自治縣委教育工委、縣教育和科技局黨委堅持把東西部教育幫扶協作工作作為深入實施鄉村教育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本著“校級統籌、以強帶弱、資源共享、緊密合作”的原則,積極以“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通過人才交流、物資捐贈等方式促進鎮寧教育發展,為學校管理、教師成長、學生成才注入“新鮮血液”。截至目前,越秀區與鎮寧自治縣20所中小學(幼兒園)簽訂幫扶協議共20份。派出局機關干部、學校分管教學副校(園)長、骨干教師共18名到越秀區各類學校跟崗學習。越秀區“組團式”幫扶鎮寧教育資金達233674.68元。

“希望能有更多老師去廣州學習,感受一下廣州那邊學校的快節奏,了解兩地之間教育的差異性,對教師綜合能力的發展也會起到作用。下一步,廣州市教育局將在鎮寧自治縣思源學校辦一所示范性初中,將廣州的教學資源以點帶面輻射到各級學校,帶動鎮寧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吳維娜表示說。

鎮寧自治縣。

據悉,在第72個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吳維娜自主發動廣州的學生家長和商會會長為鎮寧民族中學連片幫扶的鄉鎮(街道)中心小學、教學點捐贈各類木制玩具、運動器材、學習用品金額達22800余元,陪留守兒童們度過愉快而難忘的節日。(文/圖 陳香)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