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東南州視窗>>頭條

黔東南州“六舉措”著力推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區域性發展

2022年05月31日15:43 |
小字號

今年來,黔東南州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通過有效舉措推進從江、榕江、劍河、錦屏四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區域性發展。

一是積極加強領導,夯實組織保障。黔東南州從江、榕江、劍河、錦屏四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積極健全完善鄉村振興組織指揮體系,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同時,建立健全鄉村振興調度機制,成立縣鄉村振興指揮部,實施每月一調度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調研、指導、督促,明確鎮村工作任務,層層壓實責任。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推動四縣發展。整合金融、財政銜接、社會幫扶、東西部協作等各類資源,加大對鄉村振興的投入,有序地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各項工程,2022年,第一批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累計投入該四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資金8.56億元,其中投入產業發展資金5.89億元,投入產業佔比68.9%。

三是強化監測幫扶,鞏固脫貧成果。抓實防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如:從江縣按照“一看、二算、三核、四評議、五公示”識別程序,採取農戶申請、村組摸排、系統預警分析、縣級審核的方式,加強對監測對象的篩查、甄別和管理。2021年6月以來,全縣共發布預警信息4589條,共新增納入管理對象56戶235人,預警信息核查全部“清零”。榕江縣將邊緣易致貧戶、脫貧不穩定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作為重點,持續關注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等,按照識別程序,截至目前,全縣的監測對象共2347戶10079人已全部落實幫扶措施,防返貧致貧風險實現動態清零。錦屏縣按照“六個程序預警、三個抓手監測、四個結合幫扶”機制,落實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截至目前全縣監測戶象1818戶7044人,其中2021年和2022年分別新納入監測18戶62人和13戶57人,已消除風險1744戶6899人,風險消險率為97.94%。

四是緊盯產業發展,促推產業振興。牢牢把握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圍繞特色優勢產業,聚焦“十二大”鄉村產業,不斷提升優勢單品的規模供應能力、擴大生產規模,做到產業項目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產生效益,確保項目增效,農民增收。如:從江縣2021年以來共投入中央和省財政專項扶貧(銜接)資金5.45億元,實施246個項目,食用菌種植面積1892.7畝(萬棒)、百香果種植面積5.57萬畝、蔬菜(含辣椒)種植面積2.58萬畝,生態雞飼養量210.24萬羽、稻魚鴨產業面積4.2萬畝、種植精品水果面積8.579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12.066萬畝、油茶種植面積14萬畝,香豬存欄4.48萬頭,出欄2.033萬頭。榕江縣2021年來投入中央和省財政專項扶貧(銜接)資金58503.29萬元,實施313個項目﹔商品蔬菜累計種植6.56萬畝,百香果累計完成種植2.1萬畝、茶累計種植面積達1.74萬畝﹔油茶累計完成種植8.2萬畝。發展林下草珊瑚為主的道地藥材,種植面積累計達9.03萬畝,成為全國最大單品基地。錦屏縣圍繞“做精壩區、做活林區、做優水區”發展思路,著力推動“一種(石斛)一養(鵝)”特色產業發展。建設特色林業產業基地18.08萬畝,利用森林面積86.75萬畝,產值8.03億元。農業總產值19.43億元,增速9.0%。

五是強化農村環境治理,著力提升人居環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強力推進鄉村環境治理,持續強化縣鄉村三級河長制,大力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行動升級版,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如:榕江縣2021年來累計完成農村廁改6.9499萬戶,全縣農村戶廁普及率達86.07  %,建成生活垃圾中轉站20座,縣城集中填埋場1處,污水治理系統51個,實現全縣行政村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

六是狠抓鄉風文明建設,促進鄉村新風尚。通過積極制定鄉規民約、加強鄉村文化活動室等設施建設,大力培養村民良好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鄉村文明不斷得到進步。如:從江縣開展“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專項行動,推選出鄉風文明候選示范村20個,“三菜一湯”典型案例1例,促進全縣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朴民風建設,助力鄉村振興。(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網)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