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納雍視窗>>圖說納雍

畢節納雍:肖軍的十年“長跑”

2022年05月30日16:43 |
小字號

2月賞花,4月嘗果。花和果所帶來的兩個火熱農旅季退場后,納雍縣厙東關鄉陶營村漫山遍野的櫻桃林進入了又一年的寧靜時刻。

5月的陶營村,天遂人意,三晴兩雨。得到風調雨順的給養,休養生息的櫻桃林長得郁郁蔥蔥,正在為明年春夏的花開果熟儲備著能量。

陶營村一角。

櫻桃樹們忙半年,歇半年。可肖軍歇不下來,他要趁這個檔期,琢磨櫻桃釀酒的事兒。

陪同櫻桃產業“長跑”,肖軍已經交付了10年的光陰。種植,銷售,加工,櫻桃產業的每一個關鍵環節,肖軍都在深思熟慮、殫精竭慮。

2013年,陶營村群眾選擇了肖軍,將他推到村民委員會副主任的任上。

當時,陶營村種植的瑪瑙紅櫻桃才1000多畝,但櫻桃在當時已呈現出了走俏跡象。肖軍拿捏得准,准備推廣種植櫻桃。

櫻桃成熟季,陶營村果農在摘果。

2014年,中央財政安排的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專項資金明確:退耕還林1畝,財政補助1200元。肖軍趁機動員群眾種櫻桃,但大伙還是心存疑慮:“土地全種了櫻桃,怕以后沒糧吃。”肖軍說服不了全體村民,就退而求其次,先讓頭腦活絡的村民楊才貌帶個頭,賭一把。

楊才貌的地全種了。

楊才貌開了頭,其他人家也就照著葫蘆畫瓢,把土地都種上了櫻桃。全村集體轉型的原因,“一是基於每畝1500元補貼的政策刺激,二是基於櫻桃產業‘船小好調頭’的靈活性助推”。

就這樣,陶營村瑪瑙紅櫻桃面積一下子飆升到4821.69畝,櫻桃的綠色,全部覆蓋了技術人員在紙上勾下的圖斑。

櫻桃挂果快,頭年種,二年壯,三年賣果有希望。

肖軍在扶正傾斜的安全警示牌。楊英攝

2014年擴種的3000多畝櫻桃,到了2016年就挂果了。面積大,產量高,肖軍擔心市場出現銷售瓶頸,就張羅一場文化活動來促銷,自己還掏了2萬元贊助。“活動結束,我的嗓子都啞了”,但這一場文化促銷活動硬是讓瑪瑙紅櫻桃更加揚名立萬。

2017年4月,又一季櫻桃成熟,殘次果滯銷,大伙於是建議搞櫻桃深加工。盼著產業升級的肖軍接了招,自費前往山東取經。到了目的地,肖軍才發現自己白忙了一場,因為山東的櫻桃品種與陶營的瑪瑙紅櫻桃根本不一樣。

2019年,政府組織人員前往黔東南州麻江縣考察藍莓釀酒,肖軍邀上凡事愛琢磨的楊才貌到了麻江。兩人帶回麻江藍莓酒,開始了研究。楊才貌幾番嘗試,到底用殘次櫻桃釀出了酒。已經當上陶營村黨總支書記並被選為畢節市人大代表的肖軍頓時來了勁:“我是人大代表,我寫個建議交縣人大,爭取建櫻桃酒廠,到時候,我就聘你楊才貌當技術總監。”

肖軍(右)給楊才貌看脫核機。

楊才貌的櫻桃酒釀出來了,但有苦味。肖軍和楊才貌找來許多行家裡手研判,最終才發現是釀酒時沒有對櫻桃作去核處理。

今年的櫻桃銷售季節結束后,肖軍就到處尋找櫻桃去核機。網上尋到后,他把信息保存在手機上,然后急匆匆趕到楊才貌家,屁股還沒有落座,話匣子就打開了:“我一直找,一直找,前幾天,到底找到了。”肖軍打開手機裡保存的信息,遞給了楊才貌。

摸索出了櫻桃釀酒技術,尋找到了櫻桃去核機,建櫻桃酒廠的報告已經“打到了縣裡”,未雨綢繆的每一項准備共同指向了櫻桃深加工,肖軍和楊才貌的臉上更多了自信。

肖軍(右二)在督導村基層服務管理平台施工進度。楊英攝

今年,在沒有深加工作為補充的前提下,陶營村瑪瑙紅櫻桃產業僅靠農旅一體的自我設計,已經釋放了強勁的增收能量——數據表明,陶營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從2014年的10148元,增加到如今的20600元。

依托建在櫻桃產業上的黨組織引領,在肖軍一路伴隨櫻桃“長跑”的呵護中,陶營村完成了擴種、提質、暢銷的幾次突圍。

如今,櫻桃酒廠的謀劃“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項目建議一審批,陶營村櫻桃產業又將續上深度加工的鏈條。屆時,憑借已經成立的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和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瑪瑙紅櫻桃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將會圓夢。

瑪瑙紅櫻桃產業的陶營“長跑”,也讓陶營村實至名歸——陶營村黨總支成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陶營村評上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陶營村還成了全國人大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絡站。(圖/文 張曉勇、周啟剛)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