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清鎮視窗>>美好清鎮

清鎮市青龍山街道:農村“五治”提速換擋,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

2022年05月24日08:46 |
小字號

近年來,清鎮市青龍山街道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農村治風、治房、治廁、治水、治垃圾“五治”工作為重要抓手,在謀劃部署、一體推進的過程中,注重發揮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積極發動轄區群眾一起做好農村“五治”工作,引導群眾按標准建設衛生廁所、治理水源、打掃環境衛生、拆除閑置“空心房”、共同抵制農村不良風氣等,不斷激發群眾共治共享的強大力量,形成干群共建幸福美好家園的強大合力。

文明鄉風打響“發動機”

民風淳、文化興,正是青龍山街道各村鄉風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文明新風正逐漸吹進百姓心間。近年來,針對農村泛濫酒席的歪風陋習,以及群眾要求制止濫辦酒席的強烈呼聲,青龍山街道圍繞“治風”要求,不斷修改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街道、村(社區)黨員、在職干部職工100%帶頭簽訂《違規操辦酒席承諾書》,街道34個村(社區)100%修訂村規民約、100%建立紅白理事會,積極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作用。堅持以村民自治為主,組織修訂村規民約,成立紅白喜事理事會和村民監督委員會,不斷創新農村“紅黑榜”考評機制,從制度上規范農村濫辦酒席的不良風氣,同時與村民簽訂紅白喜事倡議書、承諾書等8000余份,一份份接地氣的治陋新規走入尋常百姓家,為培育良好的文明鄉風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不光如此,青龍山街道成立的“五老”宣講隊積極圍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家風家訓、孝老敬老愛老養老等主題,傳播好家風好家訓,推動農村“五治”向縱深發展﹔依托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綜合文化站理論宣講平台,組織街道干部、村(社區)干部、黨員志願者、熱心居民群眾組成34支志願服務隊深入轄區積極開展理論宣講、志願服務活動、文藝活動等,用老百姓聽得懂、易接受的方式,開展弘揚紅色文化、黨史學習教育、倡導移風易俗等主題宣講活動,及時宣傳黨的好政策,傳播好聲音﹔整合文化陣地資源,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惠民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精神力量。

整潔環境繪就“新車身”

天藍、水綠、山青、景美的美麗鄉村容貌正在煥發,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自從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清掃行動開展以來,我們村不僅公共區域衛生打掃得干干淨淨,而且村民的房前屋后,屋裡屋外都搞得漂漂亮亮。現在村民都說農村環境不比城裡差,住在農村比住在城裡還舒服!”陳亮堡黨支部書記劉學軍充滿自豪地說。早在前幾年,說到那時的景象,劉學軍卻別有一番感觸:“走在村道上就能看到許多亂七八糟的食物骨頭、果皮和雞屎,幾乎是走幾步就要踩到垃圾。”

鄉村也可以是美麗的,而“治垃圾”正是一個改變的渠道。村委會工作人員、村民代表、黨員以及街道工作人員通過入戶走訪、農村廣播等方式倡導“治垃圾”相關政策。不僅是宣傳理論,更是大力推動垃圾減量。村委會在每戶家庭門口設置分類垃圾桶,村民“順手”分類。如今,走進村裡,也能看到青年志願者、中學生身穿志願服走村串寨地宣傳垃圾分類,幫助村民提升養成良好垃圾分類的衛生習慣,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到農村“治垃圾”大潮中來。“自從村裡給我們大家宣傳講解了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后,現在自己家雜物、垃圾少了,房前屋后也干淨了,大家都講衛生、收拾垃圾,住在這樣的村子裡,干淨又舒坦!”陳亮堡村村民陳貴德高興地說道。

陳亮堡村也只是青龍山街道開展“治垃圾”工作中的一個縮影。隨著農村“五治”工作的推進,青龍山街道堅持將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垃圾分類減量、勤儉節約等綠色低碳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建立“門前三包”責任制、干部分片負責制、環境衛生“紅黑榜”等制度,有效治理農村生活垃圾。今年以來,街道每日出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志願者40余人進行入戶宣傳,共入戶33000余戶,發放宣傳資料32000余張﹔開展衛生巡查200余次,完成整改暴露垃圾50余處,廣告清理100余處﹔再生資源回收站點55處,月收集量約965噸。

農村治房穩住“基底盤”

讓鄉村農房換新顏,百姓生活更舒適。前期,青龍山街道積極指導各村通過壩壩會、入戶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征求村民對農村“治房”的意見建議,做好建房、管房、用房三篇文章,切實將“治房”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嚴格按照“全面清、嚴格管、集中建”的要求,圍繞“兩違”建筑、“空心房”等影響村容村貌的房屋建筑進行集中摸排,做好空心房、閑置房與宅基地三本台賬,緊盯“量化目標、時間目標、效益目標”,圍繞農村“治房”內容,分類梳理項目清單,建立工作台賬。

“自農村治房工作號角吹響以來,我們嚴格按照要求開展摸排清理工作,加強法制宣傳、嚴格建房審批、注重源頭治理,強化對轄區內違法佔地建房、違章建房、違規佔用基本農田等現象的常態化巡查,發現一起制止一起處置一起,堅決遏制新增農村違法違規建房行為。今年以來,街道配備拆違控違工作人員7名,每日對轄區巡查2次﹔轄區農戶自行拆除違章建筑4次,工作人員現場拆除19次,強拆違法建筑7戶,佔地面積約14480.4平方米。”青龍山街道農村“治房”專班負責人張繼月說道。

精准治廁把握“方向盤”

“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這曾是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伴隨農村“治廁”持續推進,昔日的“露天坑”逐漸被“三格式”或“水沖式”所取代。“以前一到夏天,溫度升高,什麼蒼蠅、蚊子,到處飛的都是,那個味道特別大,我們上廁所都非常難受。不光如此,溫度高還特別容易產生細菌,對人的傷害就很大。”石關村村民潘朝珍看著家裡新修建的衛生廁所,如實地講述過去上廁所的種種尷尬。談及“治廁”后發生的變化,她說“今年夏天馬上到了,也不會出現以前那種情形了。家裡現在廁所跟城裡的一模一樣,方便又干淨。最重要的是,修建標准“三格化糞池”政府還有補貼。”廁所問題既是基本民生問題,也是重要的文明窗口,今年像潘朝珍戶這樣在家裡改造修建衛生廁所的村民共有4戶,2022年青龍山街道將全面完成9戶旱廁改造工作,為鄉村振興奠定文明基礎。

小廁所、大民生,村民能否真正用上干淨衛生的廁所,關系著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將農村改廁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為此,青龍山街道將農村改廁工程作為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繼續圍繞建立一本台賬、一張作戰圖、一張推進表、一張匯總表“四個一”工作機制來具體抓落實,在充分尊重農戶改廁意願的前提下,通過自建或委托代建的方式,實行每月滾動驗收,合格一個驗收一個,確保實現“一戶一廁、旱廁清零”的目標,把民生實事真正做到群眾心坎上,打造“立體式”有效機制確保農村改廁民生工作環環相扣,團一心、聚合力、使全勁,帶動美麗青龍山的車輪有序前進。

同時,青龍山街道切實加強健康文明如廁宣傳推廣,實現“文明如廁”宣傳引導全覆蓋。從去年到現在,已新建或改造廁所5戶,同時與該農戶簽署《農戶改廁承諾書》5份,大大提高了廁所的無害化率。

干淨水源打造“加油站”

“每天有空就去河邊巡一巡,看到漂浮物、排污口等問題,能清理的立即清理,無法處理的拍照留存后匯報上級部門處理。”這是青龍山街道河長巡河工作的日常。

近年來,青龍山街道突出以責為綱,厘清責任邊界,全面推行落實河長制管理,形成街級河長 - 村居級河長 - 網格長(網格員)的多級治水體系,組建義務巡河志願隊,強化常態巡河、常態清淤,堅持動態排查和治理堅持動態排查,進一步壓實河長管水、治水責任,推動河長制從“有名”邁向“有實”“有為”。目前,共開展“治水”安全排查2次,更新河長公示牌7個。

“三水同治”狠抓農村治水,讓鄉村飲水更安全,百姓生活更幸福。讓轄區群眾能夠“有水喝”“喝好水”,也是提升村民幸福感的有利舉措之一。歷年來,青龍山街道始終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作為頭等民生大事,不斷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按計劃、分步驟、有重點地解決群眾安全用水問題。除保障農村安全飲水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以及黑臭水體整治也是推進農村“治水”的重要內容。青龍山街道堅持以建設生態宜居村庄為導向、農村安全用水為保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重點,著力對農村飲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體進行全面排查整治,並將東門橋村東新路新寨組污水外排納入清鎮市2022年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項目,“治水”效果逐步顯現。

接下來,青龍山街道將繼續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工作導向,建立統一、高效、精准的指揮調度機制,統籌形成問題收集台賬,下一步將根據問題台賬進行項目化、清單化、銷號化管理,倒排時間節點,推動“五治”工作提質見效。(清鎮市人民政府網)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