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東南州視窗>>頭條

施秉:苗寨裡的課余生活 藍靛染收獲技藝和價值

2022年05月20日16:16 |
小字號

教授藍靛染。

黃古村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也是施秉縣古村落保存得比較完好的村寨,苗族刺繡、紡織、扎染等各項技藝保存完好,民族文化豐富。長期以來,黃古小學把民族文化充分結合到興趣教學和學習生活中,學生們通過自制藍靛染民族校服,組織圍巾義賣,收獲民族技藝和創作價值,讓施秉這座最偏遠的村級完小的校園文化充滿民族特色。

晾晒的藍靛染圍巾和衣服。

走入距離施秉縣城80多公裡的黃古小學,藍白色相間的絲巾挂滿木樓長廊,一張張染布隨風翻動,如藍色的海浪,課間的操場上,學生們身著靛藍色的民族校服,在校園裡跳繩嬉戲。在黃古,植物提取的藍色不僅僅用於五顏六色的苗族姊妹飯上,現在更是廣泛運用在學生自制的校服和圍巾中。

在一樓的“苗族技藝傳授室”,民族課老師萬秀英站在染缸旁,上撈或下放成衣及布料進行染色,她養育的幾大缸顏料,呈現出土黃水、墨綠絲、藍色泡,“哄”出有“生命”的藍色。

晾晒的藍靛染圍巾和衣服。

萬秀英介紹說,“如果染料裡沒有一種(褐)綠色在裡面,就是這種一條條綠絲,那麼染水就是死的,染布需要有活的,才能上色,沒有活的,它就上不了色,這些染水都是有生命的。”

為了養活藍靛染活菌群,她每天不僅要給每個染缸增加一斤藍靛泥,還要“喂”一斤米酒,有感情的“哄著”染缸,確保每個年級的學生都能完成他們的染色“作業”,通過近一年的興趣課程,學生們學會了藍靛染,180余名學生穿上了他們自染的校服。

晾晒的藍靛染圍巾和衣服。

來自三年級學生邰秀梅,熟練地拿起染缸上的木棒,一邊撈著染缸裡的布,一邊向我們介紹她所掌握的流程。她說:“這個過程就是拿白色的衣服放進缸裡面泡起,然后再拿出來,然后再讓水(濾)掉一些,再拿去晒,晒干了就可以穿了,現在我們的校服都是我們自己做的。”

染色的手。

萬秀英說:“除了踩縫的時候不讓他們踩,其他的(裁量)都是他們自己做的,學生比較喜歡,平常都愛穿,也就當成他們的校服了。”

完成了自制特色校服穿著,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學習的圍巾扎染也實現了“量產”,今年初,在浙江臨安錦城四中205班同學的聯誼下,義賣出80條圍巾,換來了60個學習台燈,通過江蘇愛心人士孫玉平愛心採購40條圍巾,給同學們換來了許多漱口杯、毛巾、臉盆以及60套三件套,並相應派發給學生們。5月14日當天,偏遠住校的同學們收到了漂亮的三件套,他們樂開了花。

來自六年級的學生潘雨秋晨和其他學生一樣,剛剛領過三件套,臉上正洋溢著笑容,他對我們說:“老師教我們給圍巾染色,染完拿去賣,換成了這個三件套,我們都感到很有成就感,感覺手工做的這些東西很有價值。”

此外,除了教授藍靛染技術,黃古小學還開展了刺繡課及勞動教學課,不僅要同學們在學習中學會織、染、繡的民族非遺技藝,更要學會種菜種地,掌握勞動本領,學會種植食物、珍惜糧食,享受鄉村學校自種的四季蔬果。(圖/文 楊健、王藝偉)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