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聯播

貴州織金:農業產業發展欣欣向榮

2022年05月14日08:47 |
小字號

時下,行走在織金秀麗的山川和廣袤的田野,處處一片碧綠,隨處可見連片蔬菜、中藥材、經濟果木林、食用菌等群眾主選產業,在今年產業結構調整下的各種農作物或發芽破土、或長勢喜人……一幅幅欣欣向榮的畫面見証著織金縣2022年春季農業產業革命發展的足跡。

茶店鄉以補村蔬菜種植基地一角。王斌攝

今年以來,織金縣全力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堅持把穩定糧食面積、產量和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全力推進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現代化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魅力”之果正散發出獨特的“芳香”。

織金縣龍場鎮陽光村蔬菜種植基地現代化規模種植。秦海艷攝

走進雞場鄉千畝辣椒種植示范基地,白色或黑色的的營養薄膜有序地成條形排列,在陽光下顯得熠熠生輝,顯現出一種不可估量的豐收前景。

據悉,2022年,雞場鄉辣椒種植示范點通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方式,引進貴州省億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鄉免費提供大棚和育苗盤給公司統一育苗,公司按每株苗7分錢的價格供給合作社並提供技術服務。由白泥塘村、興寨村、修文縣、北京底4個村合作社作為經營主體牽頭實施。目前,該千畝辣椒種植示范基地起壟蓋膜全部結束,預計在5月中旬前全部完成移栽。

織金縣馬場鎮過弓村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秦海艷攝

雞場鄉千畝辣椒種植示范基地採取7:2:1分紅模式,即純收益的70%按照集體股和個人股分配、20%作為合作社發展資金和風險防控資金、10%作為管理人員工資。項目覆蓋的215戶農戶用資金、勞動力入股合作社,除享受每畝土地 300 元的流轉費外,每畝減去 2080元的種植成本后純收入可達 1620 元以上。同時,產生利潤還可以分紅,有效解決了215戶中101個勞動力就業問題。

織金縣大平鄉前坪村食用菌種植基地食用菌整裝待放。秦海艷攝

雞場鄉千畝辣椒種植示范基地只是織金縣盯緊關鍵環節,全力打造農業生產好樣板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織金縣緊盯關鍵季節、關鍵環節、關鍵技術,抓住重點作物、重點品種、重點區域,全面落實領辦示范責任田,積極盤活土地資源滿栽滿種,打造集中連片的農業示范樣板,全力提升種植規模化、標准化、規范化水平,為發展現代農業贏得了主動、奠定了基礎。

走進白泥鎮那裡村林下竹蓀種植林地,已種下的千畝竹蓀在幽靜的成壟排列。

“在林下種植竹蓀,既不妨礙樹木生長,又拓寬了增收渠道,樹蔭是天然的‘遮陰網’,一舉多得,這一片綠色的森林就是未來的‘寶藏’。雖然剛種下,但我很有信心會獲得大豐收。”

“選擇林下竹蓀種植產業,能節約土地資源、栽培周期短、產品品質高、效益好等優勢,充分發揮林地開發潛力,探索新的特色產業。”白泥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官寨鄉黃泥村精品蔬菜正在移栽。王斌攝

據悉,今年白泥鎮採用黨組織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引進恆盛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帶動,先行發展林下竹蓀種植產業1000 畝,覆蓋群眾121戶495人。

在項目實施中,白泥鎮注重突出示范帶動。合作社以土地、配套設施等折價入股,公司按收益的5%進行分紅。同時,通過公司種植示范帶動,由公司負責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引導有意向農戶自行種植食用菌,由公司負責進行回收並按協議比例進行利益分成。基地固定就業40余人,工資100元/天,周期內能實現務工收入約96萬元。栽種、採收等需大量勞動力時節,周邊群眾通過在基地打零工,預計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強力經濟保障。群眾在基地務工的同時,由公司組織開展竹蓀種植技術培訓,致力培養出一批竹蓀種植能手,為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該基地預計共發展林下竹蓀種植1000畝,按每畝採收200斤干竹蓀,每畝能產生效益4萬元,周期內產生效益1700萬元,為持續發展農業產業助推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白泥鎮在農業產業調整中,牢固樹立“兩山”綠色發展理念,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食用菌等林下經濟產業,走好綠色發展的路子在織金不是個案。

既有效提升了綠水青山的顏值,又充分彰顯了金山銀山的價值,把“幸福不動產”變為群眾的“綠色提款機”。今年以來,織金縣強化學習,將“綠水青山”作為可持續發展、成就“金山銀山”的最大資源,探索發展林下經濟走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努力形成經濟與生態共生互動的全新形態。

“充分運用群落空間結構原理,緊緊抓住間作套種這一高效的增產增收方式,在單位地塊上實施獼猴桃、辣椒、聖女果、高粱等4類農作物間作套種,打造“四位一體”現代立體農業示范園,極大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在織金縣農業現代化暨鄉村振興現場觀摩會上,金龍鄉“四位一體”現代立體農業示范園受到高度評價。

據了解,該示范園位於金龍鄉關法村,佔地227畝。採用“合作社+農戶”模式,由村黨組織領辦集體合作社牽頭組織生產,農戶以土地入股方式發展獼猴桃、辣椒、聖女果、高粱等作物多元間作套種。

按照科學種植、規范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經營理念,高效利用土地、合理規劃空間,以實現產業產值最大化為目標,實施農林經濟作物間作套種。園區運用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充分利用光能、空間和時間資源,兼顧不同作物的生態位。在空間布局上,實現和諧共生同發展。在時間節令上,聖女果6月份開始成熟,辣椒7月份開始成熟,獼猴桃和高粱8月份開始成熟。在單位地塊上,分層耕作、引枝接芽,栽種在底層地塊兩側的高粱根系發達,可起到固本培元的效果。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利益聯結是關鍵環節。該示范園實行保底分紅模式,第一個5年每年每畝分紅500元,第二個5年每年每畝分紅800元,第三個5年每年每畝分紅1000元。同時,入股農戶可優先在園區務工,每年可提供就業人員約3000余人次,可為農戶增加務工收入30余萬元。預計第一年投產,按最低產量估算,獼猴桃畝產1000斤,辣椒畝產1500斤,聖女果畝產1000斤,高粱畝產300斤,結合現階段市場價格,2022年秋季園區可實現收益200余萬元。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目的就是加快農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持續穩定助農增收、推進鄉村振興方面久久為功。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善於謀劃,採用科學方法,樹立助農增收的好典型就必不可少。今年以來,織金縣立足實際,強化科學謀劃、精准施策,積極搶抓農時,著力在特色和示范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發展山地特色農業,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織金縣農村大地呈現出一片生機與活力,在織金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幅生動秀美的產業發展畫卷徐徐展開,群眾增收致富的精氣神越來越足,農業強、產業興、農村美、百姓富的目標將更進一步。(張雲航)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