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文教

“相信奮斗的力量”

——記黔西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劉秀祥

2022年05月10日09:03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記不清多少年了,幾乎每個工作日凌晨五點半左右,劉秀祥都會站在學校宿舍窗邊,打量著走進教室的學生。

他清楚地知道,哪些學生起得早,哪些學生愛吃什麼早餐,哪些學生喜歡成群結隊上早讀課……對此,劉秀祥顯得很得意:“他們肯定不知道我起得那麼早。”

劉秀祥是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黔西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

在望謨縣,很多人都認識他。學校裡,少有學生稱他“劉校長”,大家更喜歡叫他“祥哥”。他們說,“祥哥”是好人,他背母求學的故事十分感人。當地人提起劉秀祥,也常常豎起大拇指,話語間充滿了濃濃敬意。

劉秀祥皮膚黝黑,聲音有些沙啞,看著比同齡人更顯成熟。1986年出生的他,自小過著艱苦的日子,從農村走出大山求學,這一路他走得特別艱辛。

2007年高考前一周,劉秀祥生病了,平時成績都很不錯,最后還是以6分之差無緣大學。他說:“當時有過輕生的念頭,后來看到曾經在日記裡寫的‘當你抱怨自己沒有鞋穿的時候,你回過頭一看,發現有人竟然沒有腳’這句話,瞬間覺得一切並沒有那麼糟糕。”再戰一年,劉秀祥考上了臨沂大學。

聊起為什麼從事教育,劉秀祥脫口而出:“我一直堅信,讀書能改變命運。”或許是因為體驗過走出大山的不易,或許是不能讓自己曾經的遭遇在學生身上上演,劉秀祥對每一個學生都非常上心,他常說:“對每一名學生都要負責到底!”

“每一個班級,我最關注‘后進生’。成績優異的學生很自覺,他們以后更多會留在大城市工作,而這些‘后進生’最有可能回到望謨、建設望謨。”劉秀祥說。

2015年,在望謨縣民族中學工作的劉秀祥主動請纓,接手了高一班級的班主任。“當時大家都不看好這個班,中考總分700分,第一名隻考了258分。”

然而,劉秀祥用3年時間讓這個差班華麗轉身,中考成績258分的那位學生高考取得586分的好成績,班上47名同學也全部考上大學。

在教育教學中,劉秀祥還碰到了一個難題,很多當地學生由於家庭原因、觀念原因不願意上學甚至輟學。“一方面要做學生和家長思想工作,一方面也要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作為過來人,劉秀祥尋思,是不是可以發起一項公益行動來幫助這些孩子。

在各界人士的幫助支持下,劉秀祥發起了“助學走鄉村行動”,創建名師(勞模)工作室,以工作室為依托,開展勸學和助學活動,學生楊興旺就是受益者之一。“當時因為家庭原因和缺乏信心不願上學,劉老師知道后幫我聯系資助,還經常打電話安慰我、鼓勵我,讓我打消了讀書無用的念頭。”在劉秀祥的指導下,楊興旺完成了高中學業,現已是貴州民族大學的一名學生。

在黔西南州,像楊興旺這樣獲得資助的困難學生有4200多人。從教近10年時間裡,劉秀祥每個假期都會到學生家中家訪。他騎著摩托車跑遍了每個鄉鎮,1800多位孩子因他而重返校園。

從全國最美教師、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到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貴州省勞動模范……這些年,劉秀祥獲得的榮譽很多,對於這些榮譽他充滿感恩也充滿敬畏。他坦言:“榮譽對我以后開展公益助學有很大幫助,但是它不屬於我,應該屬於所有扎根在邊遠地區的教育者,我只是其中的一員,一個縮影。”

“我想給這個地方帶來一些改變,走出大山不是為了逃離大山,而是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建設和發展大山。”在劉秀祥看來,改變一個地方,教育是一種途徑也是一種捷徑,而教育的關鍵在於喚醒,他願意去做那個點燃希望的人,願做大山深處孩子的守夢人。

扎根教育教學一線,劉秀祥有一種自信——哪個學生大致能考上什麼樣的大學他心中有數。他也感到,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自覺和自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為此,劉秀祥計劃攻讀教育博士,以便能夠更好地引導幫助山區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后進生”。

在互聯網搜索“劉秀祥”,出現頻率最高的一類資訊標題是“那個背著母親上大學的貴州孝子,如今怎麼樣了”。走出大山、回到大山,答案都寫在了青春的賽道上、青春的奮斗裡……

劉秀祥每次演講都會用同一句話作為結尾。這句話是——“相信奮斗的力量!”(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許邵庭、盛道利)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